xinde

找“我”


2008-01-29 09:14:12 作者:寒竹 来源:信德报(第328期)

    有个很老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人外出的时候,他父母怕他丢东西,教他一路上想着:包袱、雨伞、我。他呢,一路上念念不忘,夜宿客栈,第二天早晨,他拿起雨伞,背着包袱要走的时候,忽然想到,怎么包袱在,雨伞在,“我”却不见了?
    ……
    这是一个看似老旧简单的故事,也是最容易勾起现代人反思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依然真实地存在着很多找不到“我”的人。
    有人自以为“我”好像正行走在追求真理的途中,而实际上,“我”却常常在尘园物欲的迷雾中留下狭隘、阻滞、分离、怀疑,拜物、拜人的痕迹。这两个在差异中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相互剥夺、争执、善变的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我”?怎样才能找到真“我”?很简单,在这一两两相互的参照的追问之中,可以这样确认:假“我”随物欲的死亡意味着看似卑微的真我的诞生。
    我的朋友曾给我讲过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位大师问一位基督徒说, “你死后到哪里去呢? 基督徒严肃地回答说:“我死后,灵魂要升天,肉体要埋在地下。”“很好!”大师笑着说,“那你在什么地方呢?”是啊,“我”在什么地方呢?这是个很纯粹的信仰问题了。
    灵魂与肉身神秘地相互支撑的关系,是探求生命存在的入口,而人们花费功夫寻找本我,其实意在回归生命的本源。其中,灵魂的“我”,是永恒之爱的所指;肉体的“我”,是灵魂的象征性,也是对于此刻生命所担任的使命角色的片断性阐述。也正是因着灵魂与肉体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牵连与转换的这一统一的过程之中,人们才能在践行之途发现完整的生命意义,以及这一生命意义深处蕴藏的没有终结性、不可分解的真“我”。

本文标题:找“我”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