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紫禁城里的洋画家——耶稣会会士郎世宁
2013-07-04

抵达澳门后,他又到广州,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相当符合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的中国名字——郎世宁。

明末清初之际闻名欧洲的中国教友
2010-05-25

1679年,黄嘉略出生在中国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的一个天主教家庭,自幼便受洗入教,学习拉丁文,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由清明祭祖说开去
2017-03-06

国家把清明节定为公众假期,并不是要我们恢复已经与时代脱节的落后的封建礼仪,而是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

缅怀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2005-05-20

他还认为,波兰人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了限制,天主教徒成了二等公民,否定天主教会的传统文化使波兰丧失了民族财富。

把基督的福音精神融入人生
2007-04-16

当日在场的林村公立黄福鏊纪念学校校长林禄荣忆述,“曾荫权一言一谈,令人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家庭和谐的珍惜,家庭防线做得好,社会上好多问题自然可以解决,好开心曾先生正是一个重视家庭的领袖。”

台湾地区主教团牧函:庆祝献身生活年
2014-12-05

中国传统文化及台湾的新文化也影响着我们对三愿的领悟与执行,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很需要我们自己人重新来探讨。

韩国:近日一位总统母亲的宗教葬礼
2019-11-03

而在我们东方儒家传统文化习俗中,高龄老人的葬礼既要体现对逝去长者的哀思,又要表达对长者“福寿双全”圆满人生的感念。

关于清明基督徒祭祖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及回应
2017-04-04

本地化需要教会不断发展自身的礼仪表达,尽可能吸纳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藏,使之能满足中国信友的情感需要,也使基督信仰不被视为异质者、外来者,而是在中国大地上具有更大的亲和力。

一位百岁牧者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上)
2021-10-17

一、令人称奇的善终从传统文化来讲,百岁老人去世属于喜丧。不过,失去这位前辈,我们大家心里还是难以割舍。

特稿:以基督徒的善良见证美好的福音
2013-04-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