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每根刺的故事


2009-08-03 09:42:23 作者:吴爱莉 修女 来源:信德报(总第380期)

    阿豪是位传教士。在这之前,他是混帮派的老大,进出监狱的常客。为了反抗管教严厉的父亲,他辍学离家、流浪社会,自然结交了一帮坏朋友。古人说:“为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生,日有所长;为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消。”
    一开始,他只是个到处白吃白喝的小混混,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大,敲诈勒索、抢劫杀人样样都来。每进一次监狱,段数就加一倍。
    在他生长的台北县五股乡,从小看他长大的乡亲,把他当成凶神恶煞避之唯恐不及,就连小孩子哭闹,父母也会威吓说:“小心,阿豪来啦!”
    有一次,他又被送进监狱。无意中看到警方公文写着四个大字:“鱼肉乡民”。这四个字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的心上。每当夜深人静时,就狠狠地刺他一下。
    后来,他再度因杀人重罪被叛死刑。在监狱里,在一位基督徒锲而不舍地探望和写信劝勉下,他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为自己以往所犯下的罪恶在上主面前深深忏悔,并向上主祈求,倘若蒙主饶恕,使他侥幸免除一死,他愿把一生奉献给主。
    上主回应了他的祈祷,死刑改判成无期徒刑。由于在狱中行为良好,因而提前假释,他也履行对主的承诺,读完神学院后,成为一名传道人。他决定回故乡传道,并不是为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而是因为他自觉亏欠乡亲们太多。如今是他还债的时候了。
    但乡亲们可不这么想,没有人相信他会改变。现在轮到乡亲们讥笑他、侮辱他,朝他吐口水、扔石头,甚至有一次上门传道时,被那家的老太太用棍子打出门。
    他秉持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态度,他要用行动证明,浪子有回头的时候,杀人犯也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他做到了。如今,在台北五股,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传道人,谁家小孩不学好,反倒有人会劝说:“找阿豪辅导一下吧!”
    有的时候几个字,或是一句话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耶稣所有的门徒中,保禄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博学多才,深得教友的爱戴,是当时教会的“风云人物”。可是保禄身上有一根刺。保禄在格林多后书上并不说明这根刺代表什么。但不论是什么,以保禄灵命之刚强,信心之坚定,他以“刺”来形容,可见带给他的痛苦有多么深切,以至于三次求主,叫这刺离开他。但主并未应允,只是告诉他:“有我的恩宠为你足够了。”(格后12:9)主耶稣允许这根刺留在保禄身上,防止他过于自高自大。以保禄当时的地位、声誉以及信徒拥戴的程度,他是有资格虚荣骄傲的。但主以一根刺提醒他,他既是上主的仆人,就当柔和谦卑,成为众人的榜样和见证。
    所以保禄感谢他的“刺”,并且“以软弱、凌辱、艰难、迫害、困苦为可喜的”。因为保禄知道,他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可以靠主刚强了。(格后12:10)
    很多的时候,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一根“刺”,或许是身体上的疾病伤痛,或许是家庭的变故不幸,或许是感情上的挫折,事业上的打击……“刺”很痛,锥心刺骨,可是只要我们接纳它,像保禄一样学会感谢,打开我们的心门,仔细聆听内心深处最幽微的声音,一定会听到“刺”在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本文标题:每根刺的故事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