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莠子和麦子


2010-07-08 09:42:25 作者:迦南 来源:《信德报》2010年7月1日,19期(总第414期)

    耶稣说:“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里撒了好种子; 但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人来了,在麦子中间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长出来,抽出穗的时候,莠子也显出来了。家主的仆人,就前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里撒了好种子吗?那么从哪里来了莠子?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么,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免得你们收集莠子,连麦子也拔了出来。让两样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仓里。”(玛13:24—30)
    莠子和麦子的比喻是玛窦福音七个有关天国比喻中的一个。它是伴随播种者的比喻而出现的,同样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莠子和麦子相互冲突对立的背后是人的对立:家主和仇人。这里主耶稣将自然间的矛盾和人类内在的善恶冲突融为一体。面对“好种子”中夹杂“莠子”的情况,我们会发觉仆人与主人的对话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仆人只看到仇人在庄稼地里撒的不利收获的莠子,想着如何尽快除掉莠子;而在主人的眼里,虽然自己的庄稼地里有仇人撒下的莠子,但不需要急于除掉,而是依然以平静的心态等待莠子和麦子一同长大。因为主人知道“莠子”在抽穗之前与小麦无异,除非是内行人,否则很难辨别出来,若要在成熟之前拔除“莠子”,很可能错拔“麦子”;或至少将伤害到麦穗的根部,反而影响麦子的完美饱穗。主人相信种子总有收获的那一天,到那时良莠自然分开,去除莠子就不是难事了。
    对于这个比喻,当时的宗徒和听众还并非完全明白主耶稣的深意,于是在耶稣讲完这个比喻后,宗徒们希望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耶稣说:“那撒好种子的,就是人子;田就是世界;好种子,即是天国的子民,莠子即是邪恶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收获时期,即是今世的终结;收割者即是天使。就如将莠子收集起来,用火焚烧;在今世终结时也将是如此: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国内,将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恶的人收集起来,扔到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那时,义人要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光如同太阳。有耳的,听罢!”(13:37-43)
    耶稣的解释,最终以“收获”这样的结局,向宗徒们启示了主人就是耶稣自己,仇人则是魔鬼,“莠子”和“麦子”的对立,影射基督信仰与世俗邪恶的对立。收获时期指世界末日。这犹如把全部历史都缩减到比喻的模式中了,而比喻的最终指向是末日审判:届时麦子和莠子不仅必然被区分,而且所受到的对待也有天国和地狱之别。整个叙述使基本的比喻自始至终对立延展开来,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相对应观念上的意义。由整个故事构成的这种连续的比喻又形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推理,其含义丰富。它首先说明,天主与魔鬼的对立贯穿于创世与末世的全部历史。世界上的一切真善美皆源于天主,而假丑恶来自魔鬼,而解决这种根本对立的主体不在于人,而在于天主,时间不在今世,而在末日审判,时候一到一切与恶为伍者均遭到惩罚,相反,时时与天主相随的善人必得天上的赏报。
    这个比喻对于现实的启示意义?圣经学者认为:一是主耶稣在告诫宗徒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区分善恶的鉴别能力。比喻中主人不主张当下就区分莠子和麦子,这实际上是呼吁宗徒们对于现实状况要有忍耐和宽容精神。二是谴责法利塞人不要随意地去判断甚至审判他人,因为真正的审判者是天主,只有他才深知人的心思念虑;按照人的内心,而非依据人的外表做出最公正的审判。三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块庄稼田地里的一个分子,是良是莠天主自然明白。只要是一颗良好的种子,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就会看到一切将会改变,并最终迎来公平公义、和谐圆满、喜乐幸福的新天新地。

 

本文标题:莠子和麦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