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百岁母亲的故事


2011-10-24 14:24:34 作者:王彼利日大 来源:《信德报》2011年10月13日(总第461期)

    今年6月13日是母亲去世两周年纪念日,我们兄弟姐妹都非常想念她,不仅感谢她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更感谢她带给我们信仰,以她的一生为我们示范当如何热爱天主、努力传播福音。

“像耶稣就能上天堂了”

    1982年清明节,父亲患肠癌,弥留之际,母亲守护在床前问道:“你多好啊,马上可以到天堂去享福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天堂和你再见面呢?”父亲回答:“天堂门口有一张像,是耶稣圣心像,你照照镜子,像不像耶稣,像耶稣了就可以上天堂了。”“像耶稣”就是像耶稣的良善心谦,母亲活到101岁,这一生是为主而活,为信仰吃尽苦头,教育子女走天堂路,真正做到了良善心谦。
    记得前年5月,母亲病危,我赶回江西赣州去看她,她竟奇迹般地出院回家了,哥哥用轮椅推她上教堂过圣神降临大瞻礼,还领了圣体。她闭目养神时突然睁开眼睛对我说:“天主要收我的灵魂了,你有什么意见?”我难舍,无语。她接着说:“你们要爱天主、爱圣母啊,不要犯罪,就可以做圣人了。我就是要耶稣、要圣母啊!”这就是母亲的遗嘱,朴素的遗嘱,然而却是充满信德的遗嘱。
    我家并非是祖祖辈辈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信仰是从父母这一代开始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每天都有日本飞机丢炸弹,生命没有保障。安徽老家隔壁就是天主堂,老修女劝母亲信天主。当时父亲正在上海震旦大学读医科,他参加了十九路军的救护队,在前线抢救伤员,战争的残酷让他每天看见许多年轻的战士在和日本侵略者的拼搏中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生命竟如此脆弱,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他困惑,想寻求一个答案。当他回到故乡时,母亲对他说:“我们全家一起信仰天主吧,一起救灵魂,免得死后各自受苦,不能团圆。”父亲很爱母亲,希望生前死后都能永不分离,于是父母和当时已经出生的姐姐们同时受洗,成为天主教徒。
    父母受洗后非常虔诚,抗战时,我家辗转上海、南昌、吉安、赣州、景德镇等城市,不管搬到哪里,母亲一定要找到教堂在旁边居住,为的是能就近每天望弥撒、领圣体。不管酷暑寒冬,就连母亲怀孕期间,她也是天天早起进教堂,从不缺席,直到宝宝诞生的那一天。母亲总是说,既然信了天主,我就要爱他,祈求他,天天领受他到我的心里,来保护我,指引我,我才能保证走在得救的路上。

祈祷的力量

    母亲常常感谢天主拣选我们一家成为他宠爱的儿女,为此她也要把信仰传给别人。她教导我们福传有多种方式,而祈祷是很重要的一种。母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就以多多祈祷支持福传。有一次我在母亲桌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练习本,上面满是圈圈点点、小三角、小方块、五角星,我笑妈妈在画平面几何图,妈妈说:“这是我的念经记录本,早晚课、三钟经、耶稣圣心祷文、圣母德叙祷文、三分玫瑰经……每天必念的经,用不同的图形标出,念了就画上,一天下来检查自己有没有完成该做的祈祷善功。”哎呀!我的好妈妈呀,我们忙起来都会常常漏了必行的功课,你却想出如此好的方法管理自己,效忠天主!
    母亲只读过两年书,以前的经文是文言文,有很多不懂的句子,母亲从不肯轻易放过,一定要逐字逐句问明白,因此父亲就成了母亲学习经文的同学兼老师。母亲经常让父亲去教堂向神父求教。她说,念经不明白意思,囫囵吞枣,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不是祈祷,是发噪音,对不起天主。难怪小时候我们念经有不明白处她都能解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我们从小能口诵心惟,祈祷中真正与天主交流,获得神形恩宠。
    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母亲才能临危不惧,抗日战争最后两年,天天空袭警报不断,人心惶惶,争相躲藏在防空洞。母亲却处之泰然,教大家热心恭敬天主,总不要犯大罪,伤耶稣的圣心,且把生命交给天主看顾。天主也真眷顾我们全家,安然无恙。
    因着祈祷,母亲才有力量在教难中勇敢地捍卫信仰,一个弱女子去承担连男人也难以承受的重担。1951年,因为父亲是赣州市天主教福传组织的负责人,被抓去坐牢。临行前,母亲安慰父亲:“不要担心,安心地做补赎、立功劳,赔补耶稣圣心所受的轻慢凌辱!孩子有天主保佑,有我操心呢。”结果,父亲被判了15年徒刑。从此生活的重担、教养儿女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母亲有10个儿女,还有两个侄子,大女儿在上海上大学,小女儿尚在怀里吃奶。这一家楼梯似的十几口人,吃饭穿衣,真的成问题。在这困难的关头,母亲没有去求任何人,而是让我们全家加倍热心祈祷,多念玫瑰经,苦求天主圣母救援我们。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靠变卖父亲留下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过日子,后来,赣州市中西医联合诊所的黄克勤主任安排我的两位姐姐和一位堂兄去诊所工作,这样一来,我家的经济危机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母亲带领我们大声地赞美感谢天主的巧妙安排,也和别人分享我们的喜乐、天主的大爱。

信仰是传家宝

    母亲教育我们总要把信仰放在一切之上。她教我们从小轻看世俗而重视永生。每天晚上全家公念晚课,母亲和我们一起反省一天的思言行为。在学校里,在那个年代,因为信仰天主,不肯加入共青团,不肯和父亲“划清界限”,所以不论我们成绩多么优秀,无论我们多么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劳动,我们都被视为走“白专道路”,当不了“三好学生”。每当我们捧着成绩单委屈地向母亲汇报时,母亲总是说:“好孩子,不当世上的三好学生不要紧,只要好天主喜欢你们,你们是天主的‘三好学生’,将来在天堂他一定会把金质的奖章发给你们。”我们破涕为笑。
    母亲虽然读书不多,却富有属灵的智慧。知道把孩子们交托给全能的天主,请圣母帮忙。母亲常说:“天主的眼睛时时看顾着我们,护守天使天天给我们记账,我们做的好事坏事一件不少清清楚楚。公审判之日坏人做的坏事天主重演给他们看,让他心服口服,哑口无言。但若告解,耶稣赦罪就抹除了罪恶,尽本分的好孩子天使就拿着功劳簿来请好天主奖励他。”
    母亲常用耶稣的话教导我们,即便得了天下万福,若丧失了灵魂,为我们有什么益处呢?故此她把信仰当成我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找对象,要把信仰传给爱人。有了小宝宝时,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耶稣保佑”。母亲说孩子是天主赐的礼物,也是我们的责任,不称职的父母是没有资格进天堂的。我们姐妹们都很重视孩子的信仰教育。不能进教堂的几十年的日子里,我们就在家里进行宗教教育,所以我们四代同堂恭敬天主。
 大姐在上海常常给母亲写信,使母亲懂得更多道理,特别是知道每月首六守圣时,赔补耶稣圣心;一连九个月弥撒中善领圣体的人,必得善终。于是,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首六守圣时。一到晚上八点钟,儿孙辈全部集中到母亲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你们竟不能同我醒寐一个时辰吗?醒寐祈祷吧!”(玛26:40-41)由于母亲行动不便,本堂神父特准母亲在家供圣体。为了鼓励小朋友守圣时,母亲常常准备一些可口的小食品奖励孩子,让孩子养成守圣时的好习惯。母亲也常常邀请教友和亲友来和我们一同守圣时,安慰耶稣圣心。所以当长春的张淑清姊妹来江西传扬朝拜耶稣圣心敬礼时,我感到特别亲切。

爱心福传

    母亲不但要求子孙保持信仰,也向外很努力地传福音。
    1951年,教会发生了变化,政府解散了亚纳修会,让修女们离开教堂自谋生路。修女从来没在外面谋生过,真是困难重重。因为买菜,母亲认识了在卫府里卖杂货的吴玉凤,每天总要到她那儿坐一坐,向她介绍天主教信仰。一天,风雨大作,吴玉凤的土墙房子快要倒了。母亲看她孤儿寡母蛮可怜的,就取出自己的金手镯交给她说:“卖了我的手镯吧,钱不用还我,修好房子后接几个修女到你家里住吧。”就这样,母亲为别人解决了燃眉之急,却忘了自己一家的困难。而吴玉凤与我母亲成了莫逆之交,后来领洗成了一个坚定的基督徒。我三伯不信天主,父母劝他几十年了,为他的信仰祈祷了几十年,一直到1990年,三伯已快90岁,来到赣州作客时,母亲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三哥,你要信天主啊,咱们这么大年纪了,得救的机会要把握啊!”并把自己几十年与主相遇的人生经历与三伯分享,特别请来我患癌症的丈夫跟三伯分享信仰带给人的喜乐和希望,让三伯明白“绝症不绝望”的力量来自耶稣。看见母亲如此执着地追求信仰,三伯深深地感动了,终于接受了洗礼。母亲的邻居陈阿姨患了不治之症,忧愁烦恼,母亲虽然行动不便,却坚持让我搀扶着,拄着拐杖去安慰病人,讲解认耶稣为救主得永生的道理,使这位邻居化忧为喜,最终受洗而成为天父的女儿。
    有福传的心火就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福传能力。母亲文化不高,却喜欢读圣书,也让孩子们读。五十年代我们就读过《灵心小史》、《圣五伤方济各传》、《法蒂玛圣母的警告》、《露德圣母的显现》、《十九世纪的伟人——鲍思高》、《爱的呼声》等等,心中留下了许多圣人的榜样,让我们更热心恭敬天主。以前我们没有圣经全集,到80年代才得到一本。母亲马上拿来放在她床头,每天阅读。她除了口头宣讲耶稣圣名,还常常给自己的儿女亲友写信,鼓励他们爱天主。1992年,我丈夫患癌症病重时,她常常写短信带给女婿,鼓励他在病痛中不断奉献,默想耶稣苦难和永生的福乐,给了他极大的安慰和支持,平安喜乐地走完了人生路。
    在母亲的影响下,姐妹们都比较重视传福音,特别是看望贫病者,去孤寡老人集中的养老院。母亲还亲自去过官园里的养老院,教我们给孤寡老人代洗,她教给老人最简短最有效的经文:“耶稣救我,圣母保佑我”。这些年来,已经有几百名孤寡老人得着福音的喜讯、耶稣的救恩。
    母亲是听了耶稣的话又付诸实践的人。我为天主赏了我这样一位好母亲而感谢天主。她是耶稣圣心的忠婢,我们信仰的带路人,也是我们福传的榜样。 

本文标题:百岁母亲的故事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