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佘山(上)


2004-07-08 09:14:57 作者:宋宏斌 来源:信德报(第216期)

    距上海约70华里的佘山,是上海唯一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拔100米。在松江和青浦的广阔平原上矗着几个山峰,诸峰中最俊秀,风景最佳,引人入胜的,即被人称三泖九峰之一的,便是佘山了。据说康熙曾于59年(1720)南巡至此,并赐名“兰笋山”。在它的峰顶上建有一座典雅宏伟的大教堂,堂后有半球形的星象台,四周林木茂盛,在羊肠曲径的山道上,有十四处苦路圣像,每处有一座砖亭,里面雕有耶稣受难的事迹。十四处苦路的末处,便是佘山圣母大殿。巍峨的建筑物庄严伟大,雄峙山巅,不愧为一个天下闻名的朝圣中心地。山麓有几处清流相映左右,流水潺潺,一面是广阔的平原,登上远瞩,顿使人心旷神怡,尘襟尽涤,真不愧为名胜之区。
    佘山在成为教会所有物之前,据说是佛教的进香之地。曾有四座庙宇,又有一所禅院,禅院的地址是在佘山的东端,十四世纪末叶,已遭毁灭,但寺侧的八角塔,至今尚存。19世纪时在山的西北面,尚有庙宇,一座观音庙,位于西南方,一座佘王庙,佘山的名称大概就是由此来的。
    1863年,上海耶稣会会长鄂尔壁神父出资买下了佘山整个山顶和山的南坡,并在半山腰建造了一所供传教士们疗养休息之所,内设一所小教堂。1893年,中山圣堂被扩建为与山顶圣堂(第一座)相等的规模。内部为木结构的中西式建筑,一次可容纳500多位教友同时参与弥撒。圣堂正门外的两侧墙上还书有对联一幅,上联是:“小堂筑山腰,且住片刻,修孝子礼;”下联是:“大殿临峰顶,再登几级,求慈母恩。”在佘山山脚下入口处的中式石牌坊上刻有“进教之佑”的横匾,其旁有“山园祈祷”塑像,始建于1907年。在“之”字形的山路上,沿途设立14处苦路亭,教友们沿途拜苦路,追忆耶稣受难事迹。中山堂有一广场,西面有耶稣圣心亭,中有圣母亭,东有圣若瑟亭,统称“三圣亭”,点缀了中山的美景。
    在19世纪时,中国人尚多不明了天主教的真相,一直以为她是个洋教,便兴起了仇教的运动。太平军进占上海城厢时,上海的代理主教耶稣会士谷振声神父,召集全体司铎特向进教之佑圣母许愿:“倘若教区能避过正在威胁上海的灾难,将在佘山建一座大教堂,以谢圣母特佑之恩。”数日后,按察司亲临上海天主教会公署,拜访谷神父,说他要保护圣教,因此上海各大小官吏也改弦易辙,仇教浪潮便因此而得平静。在这奇妙的慈母荫庇下的谷会长和众位神父,为了感激童贞圣母玛利亚,并向圣母还愿。这便是佘山圣母大殿的起因。       (待续)



 

本文标题:佘山(上)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