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本笃十六世与礼仪


2013-02-26 11:57:26 作者:蔡翼伦(多默) 来源:信德网

    教宗本笃十六世是一位著名的神学家,但是礼仪在他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常为人们所忽视。当他尚未就任教宗职务前,拉辛格已经表达了其对教会礼仪问题的关注, 并反省梵二后礼仪改革的实践。一方面,拉辛格肯定梵二关于礼仪改革的宪章以及其中制定的改革原则,另一方面他批判大公会议后对梵二文件不恰当理解与偏颇的实践。因此,他明确区分梵二的《礼仪宪章》和梵二后的礼仪改革措施,认为梵二后的一些礼仪实践并非《礼仪宪章》所定立规范:比如说,新礼弥撒如今一般皆以面对信友的方式举行,但是《礼仪宪章》从未触及或规定是否需要面对信友举行弥撒; 即使新礼《罗马弥撒经书》标准版为拉丁文版,无论在欧美还是亚洲,已经很少使用拉丁文来举行弥撒。可是,《礼仪宪章》在允许弥撒某些部分使用本国语言同时亦推荐用拉丁文。按照拉辛格的理解,梵二后天主教礼仪中所呈现的诸多弊端,是违背了梵二文献的指导原则, 而非梵二文献本身之错。所以,这些文献本身并不需要为当下礼仪中的混乱情况负责。相反的,这些混乱是源自于人们脱离教会的传统来诠释梵二的文献。也正因此,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12月22日对教廷人员重要讲话中提出“诠释的延续性”: 世界上只有一个基督的教会,梵二并不是教会传统的断裂, 因此把梵二前的教会与梵二后的教会对立或者区分开是错误的。我们只有以教会2000年的传统来理解与诠释梵二文献,才不至于主观地理解这些文献,从而宣称梵二后产生了一个与传统断绝的教会,或者与传统分道扬镳的教义。

拉辛格在礼仪方面的代表作品无疑为《礼仪的精神》一书(“信德”出版,有售,编者注)。在这本书中,面对基于对教会传统与梵二文献的曲解而产生的礼仪混乱,拉辛格提出了“礼仪改革的再改革”。他认为礼仪与教会的更新紧密相连,因为“忠实地举行神圣礼仪是教会革新的中心”。他所倡导“礼仪改革的再改革”的目标就是以忠实于教会的传统立场来理解梵二教长们的教导。此书中最主要的内涵是以天主为中心的礼仪生活。“如果礼仪首要特点是人类的创造发明, 那么天主这礼仪的本质就被遗忘。因为礼仪本身不是关于我们,而是关于天主。”所以,“任何礼仪改革,和礼仪实践都应该把天主放在最首要的位置”。这种以天主为中心的礼仪神学是一种“宇宙性的礼仪”, 它把人与天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由此而言,“礼仪改革的再改革”不是单纯的回到过去, 而是根据梵二文献倡导的原则重建礼仪生活。一方面,拉辛格批判一些当代礼仪学者,因为他们片面地理解梵二《礼仪宪章》。这些学者力图极端地淡化弥撒的祭祀性,从而导致弥撒的神圣与奥秘性消失。其结果是由于单方面过度强调弥撒“聚会”的性质,而走上与《礼仪宪章》精神背道而驰的道路。在另一方面,拉辛格也提醒人们“旧礼”弥撒中所隐含的缺陷。在他看来,“旧礼”中主祭者与参与者的共融并未得到充分的彰显。因此,礼仪改革既非激进地与教会传统断裂,从而人为地创造出一种礼仪,亦非纯粹简单地回归过往。于他而言,礼仪改革应是按照《礼仪宪章》所订立的原则,在教会传统的土壤中稳固地发展。在此过程中新礼与旧礼并不应该看成是互相对立的,相反他们是罗马礼的同一表现。他们之间的互相借鉴,能够更好地促进未来的礼仪改革。

    本笃十六世对礼仪的此番反省,并非停留在纯粹的思考,而是通过适当方式在教会生活中付诸实践。2007年7月本笃十六世发布自动诏书《历代教宗》,放宽1962年版弥撒经书以及其他相应礼书的使用范围,让更多的有需要的教友能参与传统弥撒。在这份文件中,本笃十六世称传统的礼仪为“罗马礼的特殊形式”。这个称呼反映了上文我们所提及的他就任教宗前的观点:新礼与旧礼并非对立,相反,他们都属于罗马礼。2011年5月14日,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的主席科赫枢机就曾表示,《历代教宗》是新的礼仪改革的开始,教宗的意向并非停留在两种形式的罗马礼共存上,而是期望藉由两者的互相借鉴来产生一种共同的礼仪。在本笃十六世就任至今的七年中,教宗礼仪中也注入了他本人神学反省的成果。比如,在《礼仪的精神》一书中拉辛格对面向东方举行弥撒的神学反省,贯彻在其就任教宗后举行弥撒时的祭台布置上。 这种“本笃十六世式样”祭台布置在祭台中央放置有苦像的大十字架,从而使得主祭者在举祭之时面对十字架上的耶稣,从而强化弥撒是面对天主祈祷的神学含义。此种安排也突现了基督十字架上的牺牲与弥撒圣祭的紧密联系。同时,这样的布置使得弥撒的举行者和参与者能共同注目我们那十字架上的救主,而非关注某个人或者自我。此外,在教宗的弥撒中的变化也包括引入跪着口领圣体和静默祈祷时间。正如现任教宗礼仪主管马利尼蒙席的解释,祭台上的十字架突出了朝拜是礼仪的根本要素,以及我们在面对天主真实临在的奥迹时必要的态度;而跪领圣体是让参与者更好地参与到朝拜的行为中,并且在内心中唤起其他形式的祈祷。

    教宗本笃十六世也特别关注“美”在礼仪中的作用。2007年他发布的宗座劝谕《爱德的圣事》中就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 “信理与崇拜之间的关系,是以一种特殊方式,由于美的丰富之神学和礼仪范畴而显得更加显明。像基督信仰中的其他启示一样,礼仪与生俱来就与美有所关连;它是真理的光辉。礼仪的巴斯卦(逾越)奥迹的灿烂表现,在这之中,基督牵引我们归向祂自己并召叫我们进入我们彼此的共融之中。。。。这不是一种单纯的审美主义,而是天主爱的真理,以具体的方式在基督内与我们相遇,吸引着我们并使我们喜乐,使我们能够从我们自己的内在脱颖而出,并且牵引着我们迈向我们真正的圣召,那就是爱。。。。而最真实的美丽就是天主的爱,是祂决定性地在巴斯卦(逾越)奥迹中,把祂自己启示给了我们。礼仪的美是这一件奥迹的部分;它是天主光荣最卓越的表达,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世上之天上的闪耀。。。 因此,美并不是纯粹的装饰,却是礼仪行动之一种主要的要素,因为它是天主自己和祂自我启示的属性。这些默想都是要使我们理解那些所必须担心的事,而礼仪行动就是反映它本身与生俱来的光辉。”所以真正的美并非局限于自我的表达, 而是提升人心。2009年11月21日本笃十六世在西斯廷小堂接见艺术家时,也对美在礼仪中的作用做了类似的阐释:真实的美震撼人类,且把人带出自我,最终得到升华。与此相应,本笃教宗时常教导圣乐在礼仪中的美与提升人心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特别推崇额我略圣咏在礼仪中的作用,直称其为“圣乐的最佳典范”(2011年6月2日天主教新闻社新闻 )。

    在其就任之初,就有观察者称本笃十六世为“礼仪的教宗”。的确,本笃十六世无论在信理部长任内还是就任教宗之后,都没有忽视对梵二后天主教礼仪的变化进行反省。他所提出的愿景可能无法在任内完全实现,但是他对礼仪的神学反省和实践已经开辟了一条天主教礼仪 “有机发展”之路。

本文标题:教宗本笃十六世与礼仪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