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一对失去神父爱子和所有孩子的老父老母的祈祷


2004-11-09 15:13:42 作者:曾建次主教 来源:信德论坛

发贴人:回音
    “磨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罗五3—4节)。
去年花莲教区神职研习会,我和神职弟兄相聚时,有段时间是每位神父分享自己当地牧灵工作的情况和生活经验。其中,有位神父说,花莲教区本地的原住民神父,有位年轻同伴离开我们先去面见天主,他就是包新庆神父。包神父约在七年前因车祸去世,随着时光流逝,他在大家的记忆中已渐被淡忘。包神父的本堂神父是一位印尼籍谴使会的神父,因着堂区牧灵工作,认识了包神父的双亲。他们两位老人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而我们神职弟兄中却没人去关怀这两位长者。
    神父提出这件事,是期待有神父能因着兄弟之情,前去安慰、支持包神父的老父、老母。当时在场的花莲教区本地的神父弟兄们,包括我在内,心中多少都产生了些许悸动。对过去一位曾是自己的兄弟,去世后,我们和他家人的联系竟是这样的欠缺和不足。当下所有的神父们都承认自己确实忽略了这件事情,并一致认为需要马上行动!而对于我这身为原住民的主教而言,更是难过与伤痛,觉得愧对自己死去的弟兄。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我去拜访了包神父的双亲。
    记得包神父刚过世,我曾数度前往他家拜访。那时包神父的母亲因中风住院,父亲在医院照顾她,因此一直未见到他们。这次聚会后,我立刻再去探望两位老人家,总算与他们见面了。当时老太太坐在轮椅上,因中风已无法言语;老先生见到我,立即就认出我来,说:“主教,您来了!”从他的表情可看到他心中的喜悦,他大概想不到有教会的牧者前来关怀他们。为了方便沟通,我们开始用日语交谈。
    在与老先生的谈话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从来没有什么抱怨。我问他们:包神父去世后,老人家心中一定有很多伤痛吧?老先生回答说:“确实是这样的,想起往事……”他停顿了一下,缓缓地说着:“原本我有六个孩子,三个孩子从小夭折,另外三个到成年以后也离开了我们。他们都先我们早走一步,使得我们现在是如此孤单、冷清,但我们还有天主在我们心中,所以也不会觉得寂寞。”这么几句信德的话语,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想到天主的全能,能让这对失去六个孩子的老夫妻,在面临如此巨大的苦痛与孤独,仍能拥有这么坚定的信德,并全心依靠他。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请老父亲告诉我他们的过去,父亲也坦然以告:“回忆过去的生命,那真是段难过伤心的岁月!”深邃的目光下,透露着几许悲伤,他缓慢地继续诉说着:“我六个孩子中,有三个在刚学走路时就死了,剩下三个即包神父,和他的哥哥与姐姐。他姐姐在十六岁时,嫁给一位军人,因着婚姻的关系而被谋杀(老人家不愿多加描述,只是告诉我失去爱女内心的悲伤)。”老父亲沉默一会儿又接着说:“当时我想:我还有两个孩子在身边,也就忍气吞声地抚养他们,终于看到这两个孩子成器。大儿子有了一份开大卡车的职业,收入也很稳定。么儿-----即是包神父,因天主的垂爱,给了他无上的光荣而成为天主的牧灵工具,我们在部落里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并感谢天主的眷顾,但没想到大儿子因生病,不久就离开了我们。我心想:这是天主的安排,不过幸亏还留下了包神父给我们,他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孩子。”
    “可是不知道天主有何旨意,大儿子去世二十多天后,我这唯一的爱子神父却因着为安抚母亲的过度悲伤,陪她外出走走,就在要回家的路上掉入了悬崖而失去了生命。包神父在断气时,还曾向母亲说:‘妈妈!我也要走了,真对不起你们,哥哥才刚走,现在我又要离开了,现在我们 在悬崖底下,您找个出路到原路上去求救吧!’他妈妈抱着包神父,眼睁睁地看着爱子在自己的怀中断气。当时是半夜,她也不知是如何爬到马路上,躺在马路边,一直到被人发现才得救。从此以后,生命对我们而言,是无奈,也是感伤,甚至忍不住要问天主,为何这样对待我们?”
    “我太太在医院中接受治疗期间,我们办完了包神父的丧礼。但我太太由于连续痛失爱子,不久就中风了。现在有我照顾她。有时候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她到教堂看看,我则除散步、祈祷,也做一些打扫圣堂和庭院的工作,一方面是为运动,一方面是打发时间。”听了老先生的叙述后,心中倍感心酸,我问天主:“你给包神父双亲这么多磨难,是否你也差遣别人来照顾他们呢?”接着我问父亲:“您没有孙子吗?是否神父的哥哥有孩子呢?”父亲答道:他有两个孙子,在中部,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偶尔寄一点钱来,至目前为止,我们每月的家用就是靠我太太三千元津贴,和孙子寄来二千元交水电费后的余额来维持生活。我问父亲:“这样够吗?”他接着回答:“也没其他的办法,所以我们尽量省吃节用。”说到此处,老父亲欲言又止,表情充满了伤痛。我也觉得不便再多问,就和他一起祈祷,结束了今天的谈话。
    就是这份牵挂,所以每个月我大约会去两三次,是要路过,我也一定会带些东西过去。有一次,我去的时候,老先生从家中后院采了一个生木瓜回来,正要煮午餐,我就问他:“您采这个未熟的木瓜作什么?”他说:“我要煮饭,和米一起煮!”我很讶异,记得早期农家生计困难,因此常在缺少米粮时,拿一些地瓜和米一起煮来吃,但和木瓜一起煮,倒是第一次看到。他还告诉我说:“为了省白米,加这木瓜就可以吃饱!”我心中哀叹可一声再说:“老人家,即使再穷也不至于要用未熟的木瓜和米一起煮吧!”他说:“地瓜现在贵了,而木瓜呢!在乡下随处都可采到,我们已经习惯这样吃了。”我又问:“那菜呢?”父亲说:“只要咸一点儿的食物就可下饭,主教您上次送我的肉,我用盐腌起来,只要咸味重些,就容易下饭。”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真的很难接受,但两位老人家仍能处之泰然地去接受生活中所有的挑战。我也去看了他们的厨房,非常简单。这对孤苦无依、生活单薄的老人家,却悠然自处、无一怨言,他说:“只要不觉得饥饿就足够了!”
    我又关心地问:“难道部落的人都没有人来看看您们,和您门聊聊天?”父亲叹了一口长气说:“人事难料啊!当人在环境好时,可能还有人到家中坐坐,和你聊聊天。可是现在只剩下我们这对孤单老人,谁会来呢?每天从早到晚我们就坐着看墙壁,直到晚上上床睡觉,一天天就这么过去!”我接着又问:“没有教友来看你们吗?”他说:“有时候来,不过他们来的时候多是因为我生病了,神父及教友没有看到我们去教堂,就会来看我们并为我们祈祷,平常时间就没有。”他接着说:“也没多大关系,我们都习惯了,如果寂寞的时候(说到此时,老人家笑了),我会和太太一起念玫瑰经,可是我太太不会回答,她回答的谁也听不懂,我想天主和圣母知道就好了。这样的生活也好,我们还求什么呢?只等待有一天天主迎接我们去,和所有孩子们一起在天主那里相会,这是我们的希望。常听人家说,人间就像是旅行一样,总有一天要回到老家,那我们的老家就在天主那里,到那时候,我们终于能和我们所爱的每个孩子团聚于天主怀中。”老先生信德的坚定着实令人钦佩。
    最后,他告诉我,现在他最担心的是,万一他先离开人间,太太怎么办?所以常祈求天主让他们夫妻俩一起离开人间与孩子共聚天乡。这么深的爱和信德不断回荡、冲击我的内心。因为我还要赶往高雄,于是邀请他们和我一起祈祷。我们面对着十字苦像,在准备降福时,老先生祈祷说:“主啊,你给我的,你安排的一切旨意,我全然接受,我只向你祈求,不断坚定我对你的信赖。阿门。”
    这位老人家的祷声,字字都刺痛着我的心,这般的信德人间少有,但它是经过多少苦难的烙印与折磨,才净化、升华的成果……今日若换成是我,将会如何呢?从这两位和生命奋斗的勇者身上,天主给我上了一段最重要的生命课程。
    在往高雄的途中,我向天主说:“主啊!请你原谅我们的过失,我们真的忽略了一位献身于你的神职人员的双亲。过去我们常在公开场合表扬、鼓励、感谢他们把子女献给教会,但他们若遇到困难,或在痛苦的心声无处倾诉时,我们却没有持续地关心照顾他们。主!这是我们身为长上的错。在目前教会缺乏圣召的时候,老先生和他妻子竟受到如此的忽视,我们还怎么鼓励年轻人说,你们献给教会吧!因为你们的父母和家庭将来都有天主的照顾,终究天主的照顾仍是 要透过人去关心与实践的,不是吗?主啊!我们未能好好承行你所交托给我们的职务与责任,主!求你原谅,求你宽恕。阿门!”我继续在默祷中沉思……
    本文摘自《见证》Vol.32 No.320 July. 2002 p54.

本文标题:一对失去神父爱子和所有孩子的老父老母的祈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