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田神父的乡村福传路


2013-09-30 10:23:38 作者:林林 整理 来源:《信德报》2013年9月5日,32期(总第549期)

    当今社会,享乐主义盛行。人们崇拜金钱、追求名利,诸多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教会。正如主耶稣向德肋撒姆姆指出的痛心现况:“许多神父、修女为富人服务,而为我的穷人服务的,一个也没有!”
    乡村教会的牧灵与福传应该如何进行?出路何在?我们访问了在乡村堂区服务的田小庭神父。

一、福传初衷
    早在修生时期,田神父就很崇尚利玛窦神父的福传路线。他认为中国的福传应该通过文化福传,先使更多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认识真理,再而影响社会。因此,从河北神哲学院毕业后,田神父就主动要求主教让自己协助教区开办幕道班。并在每主日与宋虎斌神父合办“主日学”周刊,直到被祝圣为神父为止。
    当时,主教府每年因着各种培训班而受洗的人数在100人左右。田神父因此更是鼓足了干劲儿,增强了信心。然而,被祝圣为神父之后的第二年,他就被派到了一个半山区的乡村任本堂了。这一上任就是8年。


田神父正带领教友们分享圣经


二、乡村教会的萧条
    这是一个几乎荒废的农村堂口。满院石头野树、杂草丛生,教堂院子里居然还有野兔、刺猬。主日进堂的人数也就三、四十人,平日里只有三、五个老教友。此情此景,甚是令人心痛。于是,本想大干一场的田神父有种失落的感觉。之前准备好的一套看似可行的福传方案,根本无法实行。
    田神父想从学圣经抓起。让堂口的教友们人手一本圣经,每天晚上给他们讲解和分享圣经,组织孩子们学要理,教年青人学唱歌,和传道员们一起去福传等等。然而,当他走上祭台做弥撒时,祭台下面只有三四个人,偌大的教堂空旷如野,当他把圣经双手递到教友的手上让他们读时,教友们傻傻地看着神父,原来这几个人都是文盲;当他教他们唱歌时,却没有人出声,原来五音不全,甚至有的老人连普通话也听不懂。
    因为这个堂区一直没走入正轨。因此教友的信仰状况令人忧虑。最大的问题倒不是路难行,也不是贫穷,而是没有人——无论你办班还是讲圣经,缺少参与的人。然而田神父却没有因此而灰心丧志,而是努力去改变。

三、纳匝肋的耶稣
    田神父说,在这几年中默想最多的内容就是“纳匝肋的耶稣”。“我常常在想:主耶稣在纳匝肋的那30年里,难道不比我更着急吗?他每天会做什么呢?他一定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亲自操劳许多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我终于明白:福音就是一种生活”。
    在“纳匝肋的耶稣”的指引下,田神父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路子。

1.自食其力
    在乡村做本堂,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吃饭。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情况:a.轮流在教友家吃饭。b.教友轮流在教堂里为神父做饭。c.神父自己做饭。
田神父选择了最后一种:一日三餐自己动手解决。当然,教友们请神父到家里吃饭,神父也会去的,为的是了解他们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做饭有许多好处,首先,节省时间。其次,可以避免一些是非。毕竟村里的许多人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了,总是串门吃饭,或让妇女们轮流来教堂做饭,日久天长,难免会被不知内情的教外人说出是非来。再者,自己还年轻,不要把自己宠成一个懒汉。应效法耶稣和保禄,以亲手劳作为光荣。


教友们在一起吃“大锅饭”


2.工作也是一种信仰提升
    田神父当初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做的事情没有了结果,只有面对现实了。于是,根据当地教会的情况,田神父制订出了一个可行的计划:每年进一步。无论是教堂的硬件建设还是信仰层次都必须每年前进一步。
    教堂院子很大,又地处山岗上,修整很是费时费力。教堂建设的也不合格,经常漏雨。于是,神父带领教友们一起干活。每年动一项工程;每主日讲一些圣经;每个节日搞一些活动;每过一段时间,吃一回“大锅饭”——让教友们彼此认识,在信仰和生活中相互帮助。而所有活动中,神父都是组织者与参与者。通过这些活动,神父与教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亲情。再后来的几年,堂区的许多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多了。

3.身心灵并重
    身体和灵魂的健康同样是重要的。对于灵魂的健康,应该通过圣经与祈祷来维持;对于身体的健康也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因为神父生病,会拖累整个堂口。
    田神父有许多爱好,读书、写作、音乐、绘画、旅游、武术,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这些爱好既能强健身心又能充实生活,更避免了虚度光阴。田神父说:“我们还年轻,不要把自己惯坏,更不能台上是神父,台下是俗人。”
 
四、开展福传
    面对堂区萧条的福传环境田神父想方设法把教友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田神父说:“神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有牧灵计划,同时也要记得:我们不是老板,而是服务的角色。”

1.以身作则 树立牧人的好形象
    身教胜于言教,只有树立一个好牧人的形象,在讲道劝人的时候,你的话才会具有权威和生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这个吃喝享乐、宴请成风的时代,有人说,很多的友谊都是在酒桌上建立起来的,而田神父却说:“作为一位神父最好要坚持一个原则:不抽烟、不醉酒。如果你看到一个和尚叨着一根烟,吐着酒气,你会有什么感觉?其实别人也会这样看神父的!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神父都要成为教友们的表率。”因为只有有了一个好牧人的形象,才能顺利地开展福传工作。”

2.一个灵魂也是重要的
    山区教友少,而且比较分散,青壮年们都常年在外打工,有些堂口就剩几个老头、老太太了,面对这样的情形,看到这样的场面神父不要心灰意冷,反而更要常去照顾他们的灵性需要,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神父再不给他们送去需要的圣事和关爱,他们就真的要丧失信仰了,天主交给我们的羊一个也不让我们丢掉呀!田神父说:“我记得有位同道人说过:无论需要我们翻过多少座山,跋涉多远的路,为了一个灵魂的得救也是值得的。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以后要努力。”


田神父(前推小车者)带头修整教堂院子


3.爱德福传
    耶稣在三年的公开传教生涯中,没有采取守株待兔的福传方式,而是废寝忘食地奔走在大小城市和乡村之间,主动地去满足人们身心灵的需要,向他们彰显天主的大爱。田神父说:“我与堂区教友经常去看望并帮助孤寡老人和孤苦无依的人,给他们带去关怀和诚挚的祝福,而且不分教友外教,看望关怀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天主的儿女,天主要我关心他们。同时当我们走近这样的人群时,不要上来就问:‘你是奉教的吗?’所有的人都应是我们关怀的对象,当他们真正体验到我们的无私奉献和天主大爱的时候,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追问到我们的信仰。”现在乡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了,照顾他们是我们基督徒的责任,也是用行动来福传的机会。

4.网络福传
    某位教授曾这样说:“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
    田神父文采斐然,在修院时候就已经写出许多文章。为了避免这些心血遗失,神父就将这些资料精选出来一些发表到博客或QQ空间里。本来用作备份的,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他注意到阅读这些文字的人越来越多了,就干脆把网络作为福传的平台运作了。到现在,他已经通过空间、微博、博客等发表了700多篇作品。许多作品散见于教会各个媒体。同时他还为教友们建立了飞信群,每天早上给教友们发祈祷词。
    “中国的网民已有数亿之多。他们往往是年轻人居多,网络是个非常好的福传平台,我们应该善用天主给予这个时代的特别恩赐,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天主的大爱和福音的美好。”

5.举办培训班
    在山区里办班和在大堂口、大城市办班大不相同,这里没有人满为患的热烈场面,没有前呼后拥的欢呼喝彩。田神父第一次办圣经学习班参加的40个人,几天之后,只剩下了10来个人,面对这样的场面,田神父说:“即使有一个人我也要坚持,哪怕有一个人因此而悔改、得救也是值得的,当我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到底。Never give up (永不放弃)!”
    田神父的堂区每个月会有一周的时间,每晚讲解圣经。每主日的时间更是充分加以利用。
    近些年,田神父多次受邀到各地讲课、带避静,很受好评。

6.拜圣体
    圣体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朝拜圣体是耶稣的极大渴望。田神父越来越意识到朝拜圣体的重要性。于是,他鼓励教友们每天公拜圣体一小时。“如果可能的话”,他说:“我希望让教友们每天两人一组,一直持续下去。”

7.与教友合作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神父与堂口的会长和教友们的良好关系为堂区的牧灵是非常重要的,“教友们能做的事,就交给他们去做。”他还说:“要把教友们当成自己的家人,这样才能与教友们更好地打成一片,共同把牧灵的工作做好。比如我们堂区的唱经班,就是教友们自己组织起来的。我只是尽力支持。”
    “无论神父处于什么样的牧灵环境,都要让自己活得充实,尽好牧灵的职责,把心思放在福传上,要多多地祈祷、读圣经拜圣体。当我们生活充实的时候,诱惑就会减少,如果你的心是空的,诱惑就会进来。更好说,如果你把耶稣请进来,诱惑自然就减少了。如此我们才可以做一位称职的神父,教友们的好牧人,堂区的福传事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田神父说。

本文标题:田神父的乡村福传路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