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当代生命哲学和人生信仰

—— ——访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邬昆如教授

2015-08-12 13:49:02 作者:牟联祥 来源:《信德报》2015年7月30日,29期(总第639期)

    记者(以下简称记):邬教授您好,此前拜读过您的许多大作,如《哲学概论》《人生哲学》等,很受启发。现在很多人认为,在这个社会,生命需要的是金钱,是物质,而不是哲学,哲学离生命和现实生活太遥远了,无实在的意义与作用。请问您如何看待此说法?生命需要哲学吗?为什么?
      :世界光怪陆离,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在所难免。生命固然需要必备的金钱和物质用来维持生存,但这并不是说哲学就不是生命的需要了,在一定程度上说,哲学是生命的必需。因为哲学是一种智慧、思考与反省。哲学用来指导我们的生命,帮助人建构生命的整体与系统,并追求和思考最高价值——精神价值与永恒价值,让人在世心安并得到幸福。物质的东西只要基本满足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争夺,这是本末倒置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既然如此,那么生命哲学的核心与精髓是什么?
      :首先人具有独立性与群体性。独立性主要是指能够安身立命,独善其身;群体性主要是指兼善天下,安和乐利。人最重要的是在群体中为别人服务和奉献,给别人带去平安与欢乐,而不是痛苦与忧伤;赞美与欣赏,而不是嫉妒与咒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内心的舒畅与快乐,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虽然二者的关系是密切的,但是在这里,生命特别强调的是精神生命,一定要让其发光发热,带给别人幸福。如此,人的生死都是具有意义的。
      :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如何勇敢而有效地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
      :不管是多元还是单元,最终都要归“一”。只是不同的方式方法而已,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人,维护自己的生命,丰富自己的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多元只是由于不同的背景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罢了,之间并不一定是冲突的,而相反,应该是共存共融共荣的。当然多元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是很大的,我们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别人,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在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发挥潜能,最终实现天地人的合一。
      :我们在生活中、生命里,怎样运用哲学为生命服务,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厚度?
      :定位宇宙,安排人生,认识自己,追求科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宗教的“圣”。多一点智慧,少一点愚昧;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欣赏,少一点否定;多一点高雅,少一点庸俗。
      :自古以来,人的信仰是必需的。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对此您有何看法?
      :宗教形态不同,功能不同,但它劝人为善、救苦救难、牺牲奉献的本质却是相同的,从宗教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不管宗教处在什么社会制度,什么环境中,它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平等、自由、无私而博大的爱的精神。这种本质和作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至于说是什么无知也好,工具也罢,都是无足轻重的。可能有的宗教的有些内容是迷信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应当承认的是,宗教也是人文世界的产品,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其主流与本质是好的。
      :有人说,特别是实用主义者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甚至有的人认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不过是一种利用而已,那么宗教信仰亦是如此吗?
      :世界上的亲情与友情是绝对存在的,任何人也不可以否认。因为连那些低等动物也知道亲情——羊,跪乳之恩;鸦,反哺之义。事实上,世界上很多的动物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互助以及那种伟大的爱。人类在这方面的例子更举不胜举了。比如汶川地震中,一个母亲被压在废墟中几天几夜用自己的刚强的身躯保护着孩子。又如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话知音”之对友谊的忠贞。难道都只是利用、只是一种赤裸裸的物质与金钱关系吗?岂能说耶稣降世受苦受难、救人灵魂也是有所图吗?宗教信仰当然是为我们服务的,帮助我们追求更加丰盛的生命,获得永恒的价值。
      :请您谈谈信仰,特别是宗教信仰在今天的社会和世界地位是怎样的,以及它的现实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实际上,宗教本身是不追求自己的社会地位的,不管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它仍然会保持自己“善”“圣”的本色。宗教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它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结构与内容。宗教的功能是特殊的功能,是对其他组织与社会不能发挥的功能完美的补充与辅助。它深入的是社会易冷落、最低层、最偏僻的角落。救人、奉献、牺牲、关爱等是它的重要体现。
      :在您的人生中,信仰是举足轻重的吗?您如何理解不同的人生信仰,特别是宗教信仰?
      :信仰对我很重要,这么多年,信仰一直在引导着我,支撑着我。信仰是我奋斗的力量,是我生活的生命。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现实,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教育,就可能有不同的信仰。信仰的多种多样,正体现了宗教的大度与包容。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追求美好的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是说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与方式而已。最终目的却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在平等基础上相互尊重和了解,求同存异,朝着共同的目标对话和奋进,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作出各自的贡献。
      :有人说,信仰只是一种精神寄托,道德追求,无聊时的消遣,您有何看法?
      :这样说,至少他们发现了宗教的一个层面,我们不应该否认他们这样的看法,因为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可是当你进入教堂后,也许会得到上主赐予你的恩宠,就会慢慢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不知不觉地改变,当然这是针对一部分人说的。然而,宗教不仅是教你做一个好人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它要人不但过好今生今世,更要追求来生来世,实现永生的价值。
      :很多人说,宗教生活与俗世生活本质上是矛盾的,二者势不两立。宗教生活对俗世的个人生活以及人性尊严和全面发展限制颇多,您怎样看待此说法?
      :当然不是的。信教的人更平安,更喜乐,更幸福。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了信仰,生活的质量就更高了,更有品味了。而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生活的人,有了很多的金钱与丰厚的物质,未必就是快乐的满足的。相反,他们中很多人反而很空虚、痛苦与无助。宗教生活,更重要的就是健全人格,完善人格,指导和促进人的生活得到圆满。纵然有很多的教规,但这些规诫并非是一种束缚和限制,而是一种真正的自由、成全和爱。对于人性尊严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成的(参创1:27),是万物之灵,其尊贵就不言而喻了。
      :王蒙《变奏与猜想》一文中说:“不信的人越听越觉得匪夷所思;信的人越钻越明白,并且其乐无穷,自有天地,非庸常人所能体会所可辩驳。”(文有删改,且原文不用于信仰方面),您认为信与不信“神”的人果真如此吗?
      :的确如此。这可以用圣经上的一句话来解答:“出于天主的,必听天主的话;你们所以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天主。”(若8:47)属神的人,可以听懂神的话,而不属神的人,却听不懂。一个人心里盛满了人的话,自然其他什么也装不下;只有心里是空的人,才能装得更多。
     :最后请您概述下“哲学、信仰、人生”三者的关系?
     :哲学和信仰都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哲学可以帮助人走进信仰的殿堂,可以帮助人理解信仰。信仰帮助人走向完美的人生,迈进永恒的国度。

本文标题:当代生命哲学和人生信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