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23年9月6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3-09-13 09:37:09 作者:翻译 / 四维团队 来源:信德网

蒙古之旅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早上好!

星期一我从蒙古回来。我要向以祈祷陪同我访问的人们表示感谢,并再次感谢当局对我的郑重欢迎,尤其是库勒苏赫总统先生,以及向我发出正式访问该国邀请的前总统恩赫拜尔先生。我满怀喜悦地回想当地教会和蒙古人民:一个高尚且睿智的民族,他们给了我极大的温暖和热情。今天我想带你们走进这段旅程的中心。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教宗要走这么远去拜访一小群信徒呢?因为正是在那里,远离聚光灯,我们经常发现天主临在的迹象,祂不看外表,而是看人心,正如我们在先知撒慕尔的经文中所听到的(参 撒上16:7)。天主所寻找的并不是舞台的中心,而是寻找那些渴望祂、爱祂、不浮夸、不企图作人上人的单纯之心。我有幸在蒙古见到了一个谦卑的教会,一个在天主心中的、喜乐的教会,我可以向你们见证他们发现他们自己这几天处于教会中心的喜乐。

那个团体有着感人的历史。这是由于天主的恩典,从使徒热情中产生的——我们现在反省这个问题——几位传教士被福音感动,大约三十年前去了那个他们不认识的国家。他们学会了当地语言——这并不容易——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为一个合一的、真正的公教团体带来了生机。事实上,这就是“大公”(catholic)这个词的意思,意思是“普世的”。但它不是同质化的普遍性,而是本土化的普遍性。这就是普遍性:一种具体化的普遍性,“本土化”,接纳所生活地区的美好,并服务于所相处的人们。教会就该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温柔地为耶稣的爱作见证,以生命先于言语,喜乐地享受它真正的富足,去服侍天主和弟兄姐妹们。

这个年轻的教会就是这样诞生的:在仁爱精神中,这仁爱乃是信仰的最好见证。在我访问结束时,我很高兴为“慈悲之家”举行启用和降福礼。这是在蒙古建立的第一个慈善服务机构,是当地教会所有成员的表达。这所机构是那些基督徒的名片,而且号召我们的每一个团体都成为一个慈悲之家:这是也就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一个友好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的痛苦都可以毫无羞愧触地进入与天主仁慈的接触中,进而重新得到力量和被治愈。这是蒙古教会的见证,来自不同国家的传教士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乐于为他们服务,并发现那里原本存在的美德。这些传教士并没有去使人改变宗教信仰,那并不是传福音。他们去了那儿像蒙古人一样生活着,说他们的语言,那个民族的语言,接受那个民族的价值观,用蒙古人的方式宣讲福音。他们去了,他们被“本土化”了:他们接受了蒙古文化,并在该文化中宣讲福音。

我能够发现或多或少的这种美,也通过会见一些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欣赏他们对信仰的追求。在这方面,我对上个主日的跨宗教的和大公主义的会议表示感谢。蒙古有着了不起的佛教传统,许多人以一种真诚的和彻底的途径,通过利他和对自己激情的掌控,默默地活出他们的信仰热忱。想想看,有多少隐藏的善良种子让世界花园蓬勃发展,而我们通常却只听到树木倒下的声音!这就是……人,我们常常喜欢丑闻:“看看这却是多么野蛮,一棵树倒了,发出了这么大的声响!”“但是,你难道看不到每天都在生长的森林吗?”因为成长是无声的。能够辨别和识别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然而,我们通常只在别人与我们想法相符时欣赏他人;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美好。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目光向上看,投向善良之光是如此的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认识到美善的开始,建立一个共同的未来;只有通过重视他人,才能帮助他人进步。

我身处亚洲的中心,这对我有好处。与这片广阔的大陆进行对话,收集它的信息,了解它的智慧,它看待事物的方式,拥抱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有益的。见到蒙古人为我不无脾益,他们珍惜自己的根和传统,尊重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他们是一个凝视天空、感受受造界呼吸的民族。想到蒙古无边无际的寂静辽阔,让我们为扩大我们的视野需求而感动,请打开我们的视野,向更高处和更低处看,看且不要沦为琐事的俘虏。扩大我们的视野,我们就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扩展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也打开我们的心胸;我们的心需要成长和扩张,为了理解、接近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文明,感谢你们。

特别问候

我热烈欢迎参加今天公开接见的讲英语的朝圣者和参观者,特别是来自马耳他、塞内加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朝圣者和参观者。我为你们和你们的家人祈求主耶稣基督的喜乐与平安。天主降福你们大家!

我想补充一点,我得知南非约翰内斯堡市中心一座五层楼房发生火灾,造成7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儿童,我非常悲痛。我请求你们和我一起为不幸的受害者祈祷。我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他们以及所有提供援助和支持的工作人员表示特别的祝福。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23年9月6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