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23年12月20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3-12-24 09:04:43 来源:信德网

格雷乔的耶稣圣诞马槽——醒悟与喜乐的学校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早上好!

百年前的1223年圣诞节,圣方济各在格雷乔组织了一场真人的圣诞场景。正值人们在家里和其他地方的圣诞场景(圣诞马棚)正在准备布置或已完成布置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溯它们的起源。

马槽的由来?圣方济各的意图是什么?他这样说:“我想描绘在白冷诞生的圣婴,并以肉眼的方式看到他因缺少婴儿所需的东西而陷入的困境:他是如何被放在马槽里,以及他是如何躺在牛和驴之间的稻草上”(多玛斯切拉诺 著,《前期生活》(《Vita prima》),XXX,84:FF 468)。圣方济各并不希求创作一件美丽的艺术品,而是通过圣诞场景,唤起我们对主极度谦卑的惊叹,惊叹他为爱我们而在白冷破败山洞中所受的苦难。事实上,亚西西圣方济各的传记作者指出:“在那感人的场景中,福音的纯朴闪耀光芒,贫穷得到赞美,谦虚得以表达。格雷乔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白冷”(同上,85)。

我强调了一个词语,那就是“惊叹”,这十分重要。如果我们基督徒单纯把马槽视作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视为一种历史、甚至宗教的事物,进行祈祷,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圣言成为血肉的奥迹之前,在耶稣降生之前,我们需要保持这种惊叹虔敬态度。如果我在面对这些奥迹时没有达到这种惊叹,那么我的信仰就只是肤浅的,一种“计算式的信仰”。请不要忘记这一点。

圣诞场景的一个特色就是它被理解成为一所醒悟的学校。这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启示。事实上,今天看不到生命中重要的东西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且矛盾的是,恰恰在圣诞节期内这种风险会增加。圣诞节的思维正发生改变,沉浸在一种侵蚀其意义的消费主义中——圣诞节的消费主义。真的,你想送礼物,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无处不在且让人瞩目的疯狂地购物,没有圣诞节的醒悟。让我们注目看马槽:在马槽前的那种敬畏之情。有时我们内心没有惊叹的空间,只是用来组织去聚会,享受聚会。

创造圣诞场景是为了让我们回归到重要的事物上:回到降生到我们中间的天主身上。这就是为什么注视耶稣诞生的场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何为重要,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耶稣在那个时刻的社会关系、家庭、若瑟和玛丽亚、所爱的人、牧羊人。人优先于物。我们常常把事物看得比人更重要。这行不通。

但格雷乔的圣诞场景除了表达让人看见的醒悟之外,还传达了喜乐。因为喜乐不同于娱乐。如果是在正道上进行,娱乐并非坏事,而是一种人类的行为。但喜乐更为深刻,更为人性。有时候,有一种诱惑是只追求没有喜乐的娱乐;只是通过制造噪音来娱乐,但却没有喜乐。这有点像小丑的形象,他嬉笑不停,逗人发笑,但内心却是悲伤的。喜乐是圣诞节良好欢乐的根本。

关于醒悟,当年的编年史记载说:“而喜乐之日正在来临,喜悦的时光![…] 方济各[…] 焕发着光彩[…]。人们蜂拥而至,以前所未有的喜悦欢庆[…]。每人回家都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喜悦"(《前期生活》, XXX, 85-86: FF 469-470)。醒悟、惊叹会将你引向喜乐,真正的喜乐,而不是人造的片刻欢愉。

但这种圣诞节的喜乐从何而来呢?当然不是因为带回家礼物或经历过奢华的庆祝活动。相反,它是一种涌自心田的喜乐,当一个人真切感受到耶稣的亲近,感受到天主的温柔,祂不会留下我们孤独无助,而是安慰我们(译者注:安慰“console”的意义就是与那些孤独的人“soli”同在“con”)。亲近、温柔和怜悯,这是天主的三种态度。通过注视圣诞场景,在圣诞场景前祈祷,我们可以体验到天主的这些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特质。

亲爱的兄弟姊妹,圣诞场景就像一口小井,可以从中汲取天主的亲近,是希望和喜乐的源泉。圣诞场景宛如一本活生生的福音,一本家庭福音。就像圣经中的水井一样,它是我们与耶稣相遇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把生活中的期望和忧虑带给耶稣,就像白冷的牧人和格雷乔的人们所做的那样。把生活重的期望和忧虑带给耶稣。

如果在圣诞场景前,我们将心中所珍视的一切交托给耶稣,我们也将体验到“极大的喜乐”(谷2:10),这种喜悦正是来自默观,来自惊叹心灵,我带着这惊叹的心灵去默观这些奥迹。

让我们走到圣诞场景前。请各位注视,并让你们的心灵感受到其中的某些东西。谢谢你们。

 

特别问候语

我热烈欢迎说英语的朝圣者和来访者们,特别是那些来自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的朝圣者和参访者。在我们庆祝主诞生的圣诞节来临前的这几天,我祈求主耶稣,天主之子,和平之君,赐予你和你的家人喜乐和平安。天主降福你们!

 

呼吁

我挂念在上周一发生在中国甘肃和青海的毁灭性地震中遇难和受伤的人们。

我怀着深深的关切和祈祷,与受苦的人们同在;我鼓励救援服务;并祈求全能者的祝福降临于所有人,愿祂在他们的悲痛中赐予慰藉和帮助。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23年12月20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