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特稿:基督教会合一的神学基础


2024-01-19 08:45:42 作者:赵轩 来源:信德网

Chiamata Natanaele e Filippo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什么?当然就是基督。《信经》是基督宗教的权威性基本信仰纲要,藉之说明信仰原委并澄清信仰内容,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共同的信仰基础,而受尊崇。现代基督教会称的“三大信经”分别是《宗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他拿修信经》:都相信圣父的创造、圣子的救赎和圣神的指引,宣认圣父、圣子、圣神是我们信仰的三位一体的唯一真神;耶稣基督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同时具备了天主性和人性,只是没有罪;他在十字架上圣死承担了世人的罪债,赐下救恩使信他的人罪得赦免,复活而有永生;他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这是所有基督宗教共同的信仰基础和合一依据。

从表面上看:各基督教会合一的根据来自各自所共同宣认的《信经》;但从本质上讲:基督教会(存在于不同基督教会中基督徒)合一的根据是来自耶稣基督圣言的启示和教导。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若望福音17章被称为“大司祭的祈祷”, 与“天主经”同为耶稣基督的经典祈祷,在里面耶稣离世升天前谆谆教诲门徒说:“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我在他们内,你在我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21-23)属于基督的教会就应当是合一的,基督是头,同有一个身体,且互为肢体,就如同天主圣三的合一一样。然而,从世界的角度看:基督的教会分裂成了三大部分: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何以如此?我们难道真的背离了耶稣基督的期待和所教导的合一吗?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除了教会宗旨的《信经》各方认知大体一致外,几个分歧点上的差异和日益趋同:

一、基督教会分化史

这里暂以“分化”一词讲述,而没用“分裂”一词,是因教会分化后,各自信仰的核心仍然还是天主圣三的根本,始终没有改变过,没有真正地分裂,这也是基督教会重新合一的共同基础;因耶稣讲过“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连一个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还要使他复活。”(若6:39) 因主耶稣明确晓谕我们说:“天地要过去,但是我的话,决不会过去。”(玛24:35)既然耶稣基督要我们在他内连一个也不失掉,他的话就必要成就,末后我们定当在圣神引导下合一地归向天主,合一是必然的。基督教会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分化:

11世纪第一次的东西教会大分化,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以及罗马天主教(罗马普世公教会)两大宗。东西教会自2世纪以后就因各自不同的教会开始出现分歧;393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促进了福音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更加深、扩大了东西方教会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在神学,以及教会的组织、纪律和礼仪形式等各方面的分歧,彼此争论不休,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最终导致了1054年的东西方教会大分化。

于16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化(或称宗教改革)中,又从天主教中分化出了基督新教,包含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等,日后又从这些支派中再次分化出许多小的独立教派。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于1483年生于普鲁士,从大学开始无意间读到圣经,发觉与当时罗马教会的教义有相当的出入;又因一次意外面临死亡的境遇而开始思考人生的道理,其后励志成为修道人。但是就算路德成为了神父,心中依然不平安。直到1513年在他教授圣经时突然领悟因信称义的道理,而不是当时所认为的行好事上天堂的因行为称义理论;1517年他在威登保教堂揭示95条纲论,反对出售赎罪卷。1520年路德遭到教廷的指控,被教宗定为异端,焚烧他的著作并且下诏开除路德教籍;路德也不屈服,焚烧了教宗的诏书。尔后他主张圣经为信仰的最高权威,教廷不具圣经解释权,政教应该分离,鼓励人与神建立直接的个人关系,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教阶制度等,在教义方面向罗马教廷发出直接的挑战,并从天主教中分化出基督新教。

基督教会第一次大分化显示属天教会因属世国家的分裂(东西罗马帝国分道扬镳),为争夺教会主导权而加剧分化,是个极大的讽刺;第二次大分化主要是由于个别教义上的认知差异所造成。这一切天主并非不知,因他是全能和全知的,为何还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深爱的教会中?但我们注意到:不论教会两次大分化表面上发生得如何激烈和一发不可收拾,但分化后的三方仍坚守《信经》天主圣三是唯一真神的核心信仰宗旨从来不曾改变和废止,说明基督教会从来都没有真正分裂,是教会重新合一的理论依据和坚实基础。再者, 经历分化后的反省, 各教会也做了某种程度上的回归真理意义上的调整,如:《天主教教理》关于因信称义的陈述,关于圣母玛利亚地位的陈述等,其背后圣神的真实用意值得深思。我们也应注意到:天主曾借着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受迫害四散,而将原先犹太教信徒死活不肯外传的天主信仰和福音传遍了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上述两种情形很相似,看似教会受到严重伤害或“分裂”,实则为福传大使命深入开展,“开枝散叶,硕果累累”。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后,教宗保禄六世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雅典纳哥拉互相解除了针对对方的绝罚,教宗亦称呼东正教和基督新教为兄弟教会。

二、敬礼圣母的本质

在天主教教理中定义圣母玛利亚为“无染原罪天主之母,卒世童贞圣母马利亚,在完成了今世生命之后,肉身和灵魂一同被提升至天上的荣福。”然而,对圣母是“恭敬”或“敬礼”,而非“崇拜”或“敬拜”,因“崇拜”或“敬拜”只适用于天主圣三,只有天主圣三是唯一天主;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上,天主教承认圣母只是人,是受造物,她也需要天主的救赎,她不是神,不是天主;梵二的《教会宪章》第53号谈及玛利亚虽然“享有天主圣子之母的崇高任务和殊荣”及蒙受其他恩典,接着就说:“不过,作为亚当的后裔,她也侧身于需要救援者的行列”;天主教在祈祷之后的结束句子常是“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从这一句,明显可见天主教只认为三位一体的天主是唯一天主,圣母并不是三位一体的天主中的任何一位,更不是其他的神。新教认同玛利亚对天主具有虔诚顺服的美德,受到天父上帝特别的喜爱和拣选,称赞她是“蒙大恩的女子”,上帝与她同在,是“大有福气的”(路加福音1:28,42;11:27),也接受其“有福的童贞女马利亚”这一称号;马利亚被天父上帝选中,作为耶稣基督肉身的母亲是光荣的;然而,玛利亚始终并未因此而高举自己,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着清晰的认识,称呼自己是“上主的婢女”,愿照天主的话成就于她!(参阅路1:38)人不可违背圣母意志和真相故意拔高, 这反而损害了圣母的清名和原本的美誉, 那并不是天主所喜悦的, 因天主不喜悦人说虚妄的话, “你们的话该当是: 是就说是, 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 便是出于邪恶。”(玛5:37)玛利亚堪受圣母美名,是所有基督徒的楷模;但作为人,不应被过度高举。

童贞女玛利亚谦卑、顺服,听命于天主,是基督徒敬虔和顺从天主旨意的最佳楷模,应受教会敬礼。圣母玛利亚生养了耶稣,是耶稣的亲人中第一个认定耶稣是天主(上帝)圣子的人,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恳请耶稣基督首次施行神迹的人;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时在架下同伤,被耶稣在十字架上托付给宗徒若望;耶稣基督复活后,圣母是第一批赶赴空坟墓的人之一。圣母是天主子肉身的母亲,天主子在创世以先就与天父同在了(参若1:1),耶稣因圣神感孕经由童贞女玛利亚降世成人,而非由男女情欲所生;耶稣的天主性来自于圣神注入给玛利亚成孕的天主子原神气息,耶稣的人性部分则来自于玛利亚,赋予天主子人的形状和特征。因此,1994年11月11日,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与东方亚述教会大公牧首玛·丁克哈四世签署了《共同声明》,支持对玛利亚的共同称呼为“基督之母”或是“我们天主救主基督之母”。天主子藉着耶稣生活在人的中间,亲身经历和体验人的疾苦和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便于在人群中宣讲福音、施行救恩;将天父的公义和慈爱活生生地显现和启示给我们,且圣死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并将复活的生命展现和赐给我们。正如圣经所载:“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从他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若1:14,16)天主性和人性在耶稣基督身上获得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和果效。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因为天主只有一个,在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保也只有一个,就是降生成人的基督耶稣”(弟前2:5)然圣母与天主圣三关联密切,可以作为基督徒最佳的代祷者,代祷的果效也是大的。《教会宪章》第60号就指明:“玛利亚之为人类慈母的地位,丝毫不遮掩或减削基督为唯一中保的意义,圣母的地位丝毫不妨碍信友和基督间的直接契合,反而促进其实现。”“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指的是:她能够依我们的请求,帮助我们向人神之间唯一中保耶稣基督(她的爱子)代祷、转求,协助我们实现美好愿望。天主教徒可以既请圣母、天使、圣人为我们代祷、转求,亦绝对可以直接向三位一体的天主祈祷,两者并行不悖。 天主教徒念天主经(即主祷文),不就是直接向天主祈祷了吗?天主教为钦崇天主而举行的弥撒,不也是直接向天主祈祷敬拜么?基督是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所有教友都是这个身体的肢体(参阅弗1:22-23,格前12:12-13,27,哥1:24,罗12:4-5),关系密切,互为肢体,彼此相连相通。所以,如果某人有事、有困难、有病或犯了罪,都可以找教友代祷、代求;圣母参与了基督的奥迹,耶稣也拣选我们基督徒分享他先知、司祭和君王的职分,参与到他救恩和福传的大使命当中,并为他作见证;圣母楷模,堪受敬仰,同受拣选,共负一轭。

路德虽提出“因信称义”、“唯靠圣经”这两大宗教改革的柱石,但他也曾为“圣母玛利亚颂”(Magnificat)作注,称玛利亚为基督之母,并承认圣母和圣人代祷的功效,后期亦承认好行为对基督徒成圣非常重要。

三、圣经与圣传的争议

中世纪后期,“双重源头说”逐步成为天主教的共识。天主教相信:天主的启示是透过圣经和圣传两种方式传递给信徒;其中“圣传”没有通过圣经文本,而是在有形的教会生活中,通过口传把耶稣基督和宗徒在地上的一些教导传了下来。后来“三重源头说”又高举了教会实践中新传统的价值。总而言之,无论是旧传统还是新传统,圣传作为基督教会历史上的实践,在天主教中被视为具有与圣经同等的价值。基督新教把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启示,一般新教教会都会以是否把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基础当做区别正统信仰与非正统信仰的标准。基督新教承认并尊重传统在教会历史中的地位,但反对把传统置于与《圣经》同等的位置。高举圣传权威的做法,虽然有丰富教会实践的积极意义,使教会有历史感和厚重感;但很容易使人架空圣言,把人“不完全的实践”抬高,使教会在教义上“掺杂”人为因素。

四、因信德称义,还是因行为称义

成义/称义教义上的分歧,是新教与天主教分化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基督新教中,救恩的核心观点建基于奥古斯丁与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理论,是指一个罪人得拯救,唯独是出于神的恩典(礼物)、单单藉信心靠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救恩获得,而不是依赖个人的行为,更不是靠遵守法律(参阅弗2:8-10,宗13:39,罗1:16-17,3:20-28,4:2-3,5:1-2,10:9-10,11:6,依53:6,迦2:21);但得救的信心会生发与之相称的善行,有了新生命,就会带出好行为的结果;由于人是全然堕落的,若在救恩议题上加上任何自身善行的条件,人就不可能得救。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亦承认人称义是出自耶稣基督的恩典,但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还必须加上足够的善功补赎之教义;认为一个人的得救在乎信心与善工,不仅要有“先在的恩典”(信心作为礼物赐给我们),也在乎“同在的恩典”(我们要通过持续的善工保持在基督的恩典里),“先在的恩典”恢复了人被造时的道德能力,“同在的恩典”不断地帮助人、支持人;因此,“善工”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方可称义。新教的朋友也注意到了善行的重要,因主耶稣同样强调了行为在得救和成圣上的重要意义,主耶稣说:“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21)又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遂伸出他的手,指着自己的门徒说:“看!我的母亲,我的兄弟!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12:48-50)在圣神引导下,基督三教在这方面的分歧正逐渐弥合,那就是:因信称义,但行为与信德同样重要。在圣神引导下,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一日,罗马天主教会和世界信义宗联会签署了《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三日,世界循道卫理宗协会又与天主教会和世界信义宗联会又共同签署了三方承认的《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树立了三间教会在合一对话上的里程碑。愿天主/上帝帮助我们在合一的路上互相扶持,继续前进!

五、教宗地位(圣统)的争议

天主教的最高领袖是教宗,承继自宗徒之首的圣伯多禄;东正教实行的是牧首制;而基督教各宗派虽然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但并没有自己的教宗,因基督新教根据圣经的启示和天国的预像,主张“人人皆祭司”,反对教阶制度,教会牧师、长老、执事、传道与普通信徒一样,没有高低圣俗之分,只是在教会服事中的分工不同,因此可以结婚生子,以与世俗的金字塔式等级制度相区隔。多数基督新教教会之间是独立的,并不存在彼此领导的关系,其联会主要是在植堂、宣教等事务上合作配搭,各个教会有其独立的牧师、传道和治理团队(长老团或执事会)。因着圣言启示,耶稣给他们说:“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们,那有权管治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却不要这样: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路22:25-26)“你们中那最大的,该作你们的仆役。”(玛23:11)教宗不再作金字塔顶端高高在上的教会统治者,而是作以基督为信仰中心的同心圆中的重要一环,学习圣母妈妈谦卑、顺服的榜样,服务天主,也服务众信徒,现任教宗方济各效法前教宗圣额我略一世,谦逊地称自己为天主的“众仆之仆”。

六、圣像与偶像的争议

天主教接受耶稣、玛利亚及其他使徒的画像或雕塑,并鼓励信徒尊崇这些画像或塑像。787年第2届尼西亚大公会议对此进行了强调及肯定。《天主教教理》1160号记载:“基督徒的圣图像学,是把圣经藉着言语所传达的福音讯息,透过图像描写出来。图像与言语互相阐明:为了简短地表达我们信德的宣认,我们完整地保存教会传授给我们的所有文字、或非文字的传统。其中一个传统就是以图像作为表达的形式。这传统因坚信天主圣言降生成人是真实无妄的,故其图像的表达与福音事迹的宣讲配合。这是有用和可取的,因为那些互相阐明的事情,无疑地反映彼此的意义。”基督新教一般反对任何形式的圣像敬礼,认为这违反圣经“十诫”之第二诫“不可拜偶像”。基督新教认为:“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参阅《歌罗西书》2:9),一切有形的雕塑,都会限制信徒对基督丰满性的认识和想象。因此,在灵修默想中,应当依据圣经文本的记载进行默想,而不应当借着人手所造的任何形象,尤其要注意的是:千万不可把塑像本身当作神来朝拜,那就真的成了拜偶像的,有很大的风险陷入大罪,因天主严令说:“你不可为自己雕刻偶象,或制造任何上天下地,或地下水中所有各物的形象。你不可叩拜,也不可事奉这样的偶象,因为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申5:8-9)如果“在那里你们要事奉人手所制造的神,即各种看不见,听不见,不会吃,不能闻的木石神象。”(申4:28)那你们和那些拜偶像的宗教有何区别呢?我们总不能说:那些宗教拜的雕像是偶像,而我们拜的雕像是真神吧?我们不要只注目那看得见的,而要注目那看不见的;那看得见的,原是暂时的;那看不见的,才是永远的。(参阅格后4:18)天主是灵,我们必须以心神按着真理朝拜他。(参阅若4:24)现今,天主教会内的许多耶稣、圣母、宗徒、圣人的图片或塑像多用来作纪念、装饰或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不作为祭拜之用。

七、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兴起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是提倡现代基督教内各宗派和教派重新合一的运动。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在最初开始时称为“向心运动”,主要对象为基督宗教。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开端是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由欧美等地的159个基督新教教派团体发起,同意基督徒之间应互相尊重,决意谋求各教会宗派在宣教地区的合作。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的国际宣教协会(IMC)、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的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CC),强调“凡认耶稣基督为上帝及救主”的教会都可加入成为会员,进一步促进教会不同宗派之间互相学习和彼此合作;大力宣传“教会合一”,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号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终止历史上的对立,采取联合行动。1961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与国际宣教协会正式合并,普世教会合一运动迎来突破性的进展,东正教作出了积极响应;而天主教曾于早期抵制此运动,教宗庇护十一世曾在1928年通谕禁止天主教神职人员以代表教会的身份参加任何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会议;但在1962年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意在不改变天主教信仰与教条情形下寻求基督教界的合一,虽然天主教不是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成员,但教宗保禄六世于1965年命教廷设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了对话,后又成立基督徒合一促进委员会。1994年3月29日,教会历史上五百年来最瞩目的一件大事发生了,福音派的領袖与天主教签署了一份宣言,名为“福音派与天主教于主后第三千年之共同使命”,又称为“福音派与天主教合一”(Evangelicals & Catholics Together)运动,以及2009年一些新教信徒、罗马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联合发表的《曼哈顿宣言》(此宣言呼吁所有“基督徒”在“福音”里联合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基督三教会间彼此的分歧依然严重,东正教一直强调自己完全保留了初期教会的传统,而天主教一直认为教宗是所有教会的最高领导,新教则强调要回到《圣经》为基础;此外,还有神职人员应否独身、神职人员制度、圣传圣统地位、《次经》的地位、雕像问题、圣礼问题、政教关系、圣母及圣人的敬礼(新教则认为这是在‘崇拜’圣母、圣人) 、组织架构、善款管理和使用,以及诸多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议题,三大教派也有不少议题无法达成共识;这个运动在今天仍不被部分基督教宗派接受,被认为是为了一味追求合一,却妥协信仰立场的运动。

八、在基督爱中走向合一的前景

我们基督三教会因着都信仰天主圣三,从而同为基督教会身体的肢体和那基督葡萄树的枝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何必彼此仇恨、树高墙,老死不相往来?耶稣要求我们基督徒要爱仇敌,那同为兄弟教会的我们何以反而成了仇敌,彼此恨恶,欲除之而后快,不能相容呢?兄弟阋于墙,尚可外御其侮,我们为何不可?基督教会间教义争论虽已持续许多个世纪了,甚至从教会建立之初就开始存在了,但我们也同样注意到:不论如何争议,各方信守天主圣三是唯一真神等一系列关键信条和基本教义方面,从来都没有背叛和离弃天主的正道和真理,这正是基督各肢体正常运行不背的根本和合一的基础所在。在基督内犹太人和外邦人尚可合为一体,我们基督三教会内的基督徒更有理由坚信:基督以他自己的身体,拆毁了中间阻隔的墙壁,就是双方的仇恨,使双方合而为一;他以十字架诛灭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双方合成一体,与天主和好;靠著他,整个建筑物结构紧凑,逐渐扩大,在主内成为一座圣殿;并且靠著他,你们也一同被建筑,因著圣神,成为天主的住所;因为借著他,我们双方在一个圣神内,才得以进到父面前。(参阅弗2:13-22) 若望福音13:34-35给出了基督徒的定义:“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合一的道路上需要基督徒彼此相爱,唯有基督的爱能弥合一切的分歧和遮盖诸般的罪。

我仿佛从空中观看到:基督这棵大树目前在树干上分了三个大枝(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大枝上又分了许多小枝,枝繁叶茂的;所结的果实甚多、甚美(开枝散叶对多结果实甚好);一些细枝自行落在地上(背离了天主圣三的异端),干枯了;还有一些园丁修剪掉的不结果实的细枝,连同树叶落在了地上,也干枯了;但整棵树枝杈连接紧凑有序,连于同一树干和树根,看起来健康茁壮,超过了世间一切的大树。我们也应看到:基督教会的合一是势不可挡的,但不会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困难和障碍也是非常多的;而且,地上的教会如教宗所讲仍在旅途当中,会有这样那样不尽如神意的地方,没有任何一间教会是绝对完美正确的,就如同那些耶稣复活升天后建立起来的七金灯台初期教会,它们各有各自的问题,保禄宗徒曾严厉指出过这些问题要他们悔改;起先直接接受宗徒领导的教会尚且如此,现在五花八门的教会出现些偏离和误差也没什么惊奇的,只是孩子和洗澡水不能因脏了而被同时泼掉,洗干净的孩子要留下;因着圣神引领,他会亲自弥合一切分歧,山丘沟壑要削平,成为“坦途”,“一切深谷要填满,一切山陵要铲平,隆起的要削为平地,崎岖的要辟成坦途!”(依40:4)“你们不必追念古代的事(此处指分裂的伤痕),也不必回忆过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如今即要发生,你们不知道吗﹖看哪!我要在荒野中开辟道路,在沙漠里开掘河流。”(依43:18-19)凡属基督的教会,应尽力撇开人为阻挡和干扰,在圣神引导下树立坚实、正确的教义,在基督的灵里面施行基督徒的合一和教会的合一,让属主的人一个也不少。当下,虽然耶稣基督好牧人还有别的羊群,不属于这一栈,但他会把他们引来,他们要听好牧人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参阅若10:16)

教会在基督内要保持灵里的合一,首先“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在爱德中彼此担待,尽力以和平的联系,保持心神的合一,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圣神,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希望一样。只有一个主,一个信德,一个洗礼;只有一个天主和众人之父,他超越众人,贯通众人,且在众人之内。”(弗4:2-6)若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基督三教会能摒弃前嫌,按着正确合一的教义各自发展,不互相贬低、诋毁和谩骂,不互判异端和互相敌对,那样痛的是耶稣基督的心,高兴的是撒旦,要多为对方和合一祈祷;本着对天主圣三的共同信仰,积极推进彼此了解、沟通和共融,包括: 神职人员和教友互访,圣若撒法本来属东正教会, 但他选择与罗马教会共融, 并致力谋求两教会的合一;推进公开透明的教义探讨,让根植于基督的教义真正分别为圣。基督三教会都是主家里边的成员,都是基督的肢体,只要各方承认天主圣三为唯一真神,并爱主爱人,谁也不能使对方与基督的爱隔绝,谁也不要以家长自居(天主圣三是唯一的家长)论断定罪其他成员,因为第一,我们各自都没有这个权柄;再者,每个教会都有自身这样那样的问题,都要以圣言为准绳不断悔改、修正、补赎和更新自身,以便更肖似基督。谁也不能说自己就完美无缺、以真理化身自居,因为地上由人组成的教会都还在旅途中,直到末后教会被基督所提、圣神革去地上教会一切的偏离与属肉体的成分,在天主内修和,才能成为完美、永恒、人神合一属天的教会。比起形式上的合一,教会实质上的、以耶稣基督为根基的、与圣神心灵契合上的合一来的更重要。若如此,这便是为基督教会真正意义上的合一立了好开端。

本文标题:“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特稿:基督教会合一的神学基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