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24年5月8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4-05-15 13:55:48 作者:翻译 / 四维团队 来源:信德网

下面的文字包括一些没有被大声朗读的部分,但应该被认为如此。

毛病与德行(19):望德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在上一次的教理讲授中,我们开始反思超性德行。有三个:信德、望德、爱德。上次,我们反思了信德。现在轮到望德了。“望德是超性的德行,借此望德我们期盼天国和永生,视之为我们的幸福;我们所信靠的是基督的许诺,所依赖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而是圣神恩宠的助佑" (《天主教教理》,1817号)。这些话使我们确信,当我们心中出现终极问题时, “我将成为什么?人生旅程的目的是什么?世界的命运是什么?”,望德在我们内心给了的答案。

我们都意识到对这些问题的负面答案会引起忧伤。假如人生旅途没有意义,倘若最初和结束时一无所有,那么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前行:从此,产生人的绝望、感到一切都没有意义。许多反叛的想法: “我一直努力修德,为人明智、公正、勇毅、节制。我也曾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我的奋斗还有什么用,如果一切都在这里结束?”。如果失去望德,所有其他的德行都有崩溃的危险,最终化为灰烬。如果没有可靠的明天,没有光明的地平线,人们只能得出结论:德行乃徒劳之举。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 “唯有当未来是确定而实在的,才能善度今生。”(《在希望中得救》通谕,2号)

基督徒怀有希望并非靠自己的功绩。如果他们对未来怀有希望,那是因为基督死而复活了,并把祂的圣神赐给了我们。“救赎给了我们,意味着我们获得了希望,可靠的希望,由于希望我们可以面对现实”(同上,1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次指出,望德是超性德行:它不是来自我们,它不是我们想说服自己的固执,而是一种直接来自天主的恩赐。

对许多心怀疑窦的基督徒来说,他们还没有完全获得重生,充满希望,圣保禄宗徒把基督徒经验的新逻辑摆在他们面前,他说: “如果基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仰便是假的,你们还是在罪恶中。那么,那些在基督内死了的人,就丧亡了。如果我们只在今生寄望于基督,我们就是众人中最可怜的了” (格前 15:17-19)。就好像他在说: 如果你相信基督的复活,那么你就肯定知道,没有失败和死亡是永远的。但是,如果你不相信基督复活,那么一切都变得空洞,甚至包括宗徒们的宣讲。

望德是我们常常违背的一种德行: 在我们糟糕的怀旧中,在我们的忧郁中,在我们认为过去的幸福已经永远消失的时候。当我们对我们的罪感到沮丧时,我们就违背了望德,忘记了天主是怜悯的,远比我们的心大。弟兄们,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天主赦免一切,天主总宽恕。我们才是那些厌倦了请求原谅的人。但我们不要忘记这个真实情况: 天主宽恕一切,天主总宽恕。当我们对自己的罪感到沮丧时,我们就违背了望德; 当我们的秋天抵消了春天时,我们就违背了望德; 当天主的爱不再是永恒的火焰,我们就没有勇气决定去奉献一生。

当今世界极需要基督徒的这个德行! 世界需要希望,就像它需要与望德联袂偕行的耐心一样。有耐心的人是美善的编织者,执着地渴望和平,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匆忙、想要一切、并且是马上,耐心能等待。就算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因幻灭而一蹶不振,那些深受望德鼓舞且有耐心的人,能度过最漆黑的夜晚。望德和耐心偕行。

望德是心灵年轻者的德行; 这里,年龄不重要。因为也有眼睛满是光明的长者,他们永久努力地朝向未来生活。想一想福音中两位伟大的老人,西默盎和亚纳:他们从不厌倦地等待着,并且他们看到了他们因与默西亚相遇而被祝福的最后一段尘世旅程。他们认出了默西亚就是被祂父母带到了圣殿耶稣。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这样,那该是何等的福气啊! 如果经过漫长的朝圣之旅,放下鞍囊和权杖,我们心中充满了从未感觉到的喜悦,我们也可以惊呼: “主啊!现在可照祢的话,放祢的仆人平安去了!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祢的救援,即祢在万民之前早准备好的:为作启示异邦的光明,祢百姓以色列的荣耀。”(路2:29-32)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向前迈进,恳求拥有望德的恩宠、有耐心的望德。永远展望于决定性的相遇;永远指望看到上主始终与我们同在,以及死亡绝对--绝对不会得胜。让我们前行,求主赐给我们这个伟大的、与耐心相偕的望德。谢谢你们。

特别问候

我向所有参与今天接见的讲英语的朝圣者和的来访者致意,特别是那些来自喀麦隆、印度、菲律宾和美国的。在我们准备庆祝耶稣升天瞻礼之际,我为你们和你们的家人祈求,愿我们复活升天的主耶稣基督赐予喜乐与平安。愿主祝福大家!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24年5月8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