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中国天主教徒为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2024-05-22 09:18:08 来源:信德网

在上海教务会议百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教宗方济各向与会者发表视频讲话。教宗称赞100年前上海教务会议的神长们“感受到了众议精神的经验”,以及中国天主教徒“为和谐社会共处、建设共同家园作出的贡献”。

“在我们看到的非人性化势力似乎要加速世界终结的时代,跟随耶稣的人热爱和平,并与所有致力于和平的人联合在一起” 。教宗方济各于5月21日向《中国教务会议百年:历史与当下》国际会议发表视频讲话,提到上述思想。这次会议在宗座传信大学召开,除了专家学者外,上海教区沈斌主教、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圣座福音传播部代理部长塔格莱枢机也在会议上发言。

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视频讲话全文: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在上海中国教务会议百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我很高兴能向你们发表讲话。整整一百年前,即一九二四年五月和六月期间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大会,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天主教教务会议。

你们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教务会议百年:历史与当下》。诚然,出于多种原因,这百年纪念乃是一次宝贵的机遇。

1) 天主教会在中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进程中,那次会议实在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一百年前,神长们在上海的中国教务会议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众议精神的经验,一起做出了重大决定。

圣神使他们聚集一堂,在他们中增进了和谐,将大家带上他们中许多人都从未想象过的道路,同时也克服了困惑和阻力。

神长们几乎全都来自遥远的国度。在教务会议召开前,对于考虑将教区的领导权交付给在中国出生的司铎和主教这个问题,与会的许多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后来,他们在教务会议中完成了真正的同道偕行之旅,签署了所有开启崭新道路的决议,使天主教会在中国也能有一个日益中国人的面容。他们认识到这才是有待迈出的步伐,唯有使用他们的“母语”,基督救恩的宣讲才能抵达每一个人类团体和每一个人。

教务会议的神长们跟随如利玛窦神父那样的伟大传教士们的足迹。他们在保禄宗徒开辟的道路上行走,这位宗徒说,只要能宣讲和见证复活的基督,“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格前九22)。

2) 首任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总主教,为促进和引领中国教务会议做出了重大贡献。按照庇护十一世教宗的决定,他是这次会议的重要组织者和主席。

刚恒毅以真正传教士的眼光看待具体情况,珍视本笃十五世教宗于一九一九年发表的关于传教事务的《夫至大》(Maximum Illud)宗座牧函的训导。遵从这道牧函的先知性精神,刚恒毅仅是再三强调,教会的使命是“传福音,而非殖民”。在上海教务会议中,也得益于刚恒毅总主教的贡献,圣座与在中国的教会之间的共融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果实。

3) 然而,上海教务会议并不仅仅是摒弃早先盛行的错误做法。

这不是一个“改变策略”的问题,而是遵循最符合教会性质及使命的道路。只依靠基督本身的恩宠和祂的吸引力。

第一届中国教务会议的与会者们展望未来。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当下。

在历史的进程中,教会走过了、并正在走一条又一条不可预见的道路,也包括了忍耐和考验的岁月。在中国,上主一路守护着天主子民的信德。无论是上海教务会议的前后,还是今天,天主子民的信德一直是指南针,为各个时期指引了道路。

与罗马主教共融的中国天主教徒行进在当今时代。在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也以慈悲善工和爱德见证自己的信仰,并藉着他们的见证,为了和谐社会共处、建设共同家园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我们看到的非人性化势力似乎要加速世界终结的时代,跟随耶稣的人热爱和平,并与所有致力于和平的人联合在一起。

4) 上海教务会议的与会者们展望未来。会议闭幕几天后,他们前往上海近郊的佘山圣母朝圣地朝圣。

如同上海教务会议的神长们那样,我们也能展望未来。纪念上海教务会议,也能在今天启发整个教会勇往直前的新路和坦途,从而在当下宣讲及见证福音。

五月是天主子民敬礼童贞圣母玛利亚的月份,正是在这几天,我们的许多中国弟兄姐妹们前往佘山圣母朝圣地朝圣,将他们的祈祷和希望托付于耶稣的母亲的转祷。

再过几天,五月二十四日,进教之佑圣母瞻礼,依照本笃十六世教宗在致中国天主教徒信函中的要求,全世界的教会将与在中国教会的弟兄姐妹们一起祈祷。

我也在精神上登上佘山,让我们一起把在中国的主内弟兄姐妹们、全体中国人民,以及我们可怜的整个世界托付于进教之佑圣母玛利亚,恳求她的转祷,让和平遍及各地。

进教之佑玛利亚、佘山圣母,为我等祈!

(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本文标题:教宗:中国天主教徒为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