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苏驿:母亲的慈爱与温暖


2024-06-01 18:29:45 作者:苏驿

母亲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母亲玛丽亚离世的纪念日。2008年,时值盛世。5·12之后,母亲愈加忧伤,拖着病躯,没日没夜地在病房中祈祷着:内地灾害中那么多人离开,母亲的病也愈加严重,沉疴不起,终于当年6月7日安息主怀,回归天乡。

111.png
父母高兴地在佘山(中山)圣母亭像前

母亲一生神贫,一生操劳,为了养育我们6个子女,在不济的时代,耗尽了其一生心血。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端庄美丽的,但在苟活的年代,与无数世世代代终年以船为家漂泊水上生活的江南渔民一样,母亲没有留下过年轻时的照片,也不知道她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16年(2008)前的圣母月,值守病房的家姐,提前与兄弟姐妹商议,将母亲的生日定为母亲节那天。我们约定,母亲节那天,为母亲在病房过一个70寿辰的生日,通知尽可能多的子辈孙辈来参加母亲一生唯一的一次生日庆。那天,姐姐服侍母亲,为母亲梳洗,换上干净整洁的衣裳。母亲瘦削的脸庞仍充满着慈祥的气息,也禁不住地露出喜悦的笑容。那天,我与姐姐搀扶母亲上卫生间,能明显感受到母亲手臂上传递过来的力量和温暖。

222.png

母亲生前与外孙女、外孙及孙子开心地在一起

这丝温暖,是母亲恒持恒有的望德,是母亲对生活的乐观信心,是支撑起我们这个8口之家平安生活、殊为可贵的希望。在长期的苦难中、在几十年的墨面生活中,母亲总怀期盼。母亲以其可贵的信心,护翼我们儿女成长;在对天主的默观中,母亲安度一生。

333.png
父母亲在佘山山顶圣母大殿门口

回想母亲的温暖,自我幼时就深切感受,并萦绕至今。母亲生我时28岁,生幺妹时32岁。1970年初,母亲哺乳妹妹期间,3岁半的我,畏惧高音喇叭中不时传出的刺耳声音,常会扑在母亲怀中发嗲撒娇,寻求抚慰。在那个从小就得浸润斗争哲学“其乐无穷”的年代,母亲的怀抱,让我感受到至亲的温馨,不但予我情感的慰藉,更是我灵性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摇篮。

444.png

舅妈与母亲在佘山修院院内的路德圣母山前

在缺物质但不缺爱的家庭环境中,我们兄妹6人相继长大成人。1980年以后,改革开放大步奋进,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回归到正常化状态,黎民百姓欢天喜地。每年五月,母亲总要去佘山朝圣。记得1986年的5月24日,父母开船(连家渔船上安装了小型柴油挂浆机)去佘山,那是父母最后一次以渔船为交通工具兼旅馆去朝圣。有幸,读大学一年级的我,正好生病休息,回父母船上一起生活几天。那次去佘山,在“进教之佑”牌坊门楼南侧的小河浜中,停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江南渔船,有的渔船是摇橹百余里而来。我在父母的船上度过了整整三天两夜,吃住在船上。那几天,母亲满怀欣喜,煮了一大锅赤豆红枣粽,精心准备我们的饮食,晚上休息后她习惯性地会来看我被子是否盖实,用她粗糙、温暖的手为我掖好肩头的被子。白天上山朝圣,在由中山堂到山顶大殿的十四处苦路,母亲每处都跪着诵念经文,并时时把那个自己用破衣制作的跪垫置放于我的膝下。在“我的灵魂你想一想…”的祈祷声中,跪在留存母亲体温的跪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爱惜孩子的身体,更爱惜我们的灵魂。

555.png

昔日江南教友们的连家渔船(今日已经很少,甚至没有了。)

———————— 延伸阅读 ————————

昔日金鲁贤主教笔下的渔民教友及「连家渔船」


那年以后,每逢圣母月,母亲常随父亲一起,带了子女乘车去佘山,她也时常嘱咐我们,要带子女一起上山,她朴素地认为,佘山是我们的“外婆家”。母亲不识字,但一本【六样经】能熟练念诵。随着时月渐长,母亲愈加认识到她对我们子女私爱的有限,她常常祈祷,把我们子女交托于圣母手中:在圣母妈妈的怀抱,有着无限的慈爱,有着无限的温暖。

2008年的那个圣母月,母亲还在我们中间一起生活,让我们领受到母爱的温暖。愿此后的每个圣母月,母亲也能一直与天上的圣母妈妈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上母亲的慈爱与温暖。

以此小文,纪念母亲去世16周年。   

(作者:苏驿 2024.5书于苏州)

666.png

昔日江南某水域的连家渔船(一角) 

本文标题:苏驿:母亲的慈爱与温暖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