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奉献爱心 持续重建


2008-06-02 09:46:15 作者:张若翰 来源:信德报(总第339期)

    若我的父亲、兄弟姐妹在一场天灾中不幸遇难,孩子们失踪了,侄女们受了重伤,此时,我和幸存的亲人还能做什么?全力寻找失踪的亲人、救治受伤的亲人、哀悼已逝的亲人!这正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后的情景。
    四川地震导致我们6万多同胞遇难,两万多人失踪,30多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地震“震”痛了每个人的心,遇难者流的是血,而远方的我们流的是泪。这一刻,每个热心肠的人都想到汶川呼唤生命,挽救生命。每次听到、读到和看到那些悲惨的伤亡报告和画面以及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一次次地哽咽、一次次地泪流满面、一次次地难以自抑……
    四川灾情震惊世界!汶川灾难考验中华民族! 国家总理和主席先后深入灾区慰问灾民和现场指挥赈灾;教宗为遇难灾民和灾区祈祷,呼吁国际社会施援;海内外华人和国际社会纷纷加入了救灾行列……
    面对突发天灾,我们再次发现生命竟如此脆弱和有限!从5月12日以来,不管来自何方,有无信仰,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学生、军人、护士、华人华侨和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教堂、寺庙、大厅、教室和广场上,面对烛光眼含热泪为四川灾区虔诚祈祷!
    基督信仰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结束,只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我们祈祷,让无辜的遇难者早日安息于天乡父家,分沾同是无辜者的基督的救恩。我们祈福,让幸存者坚强地活下去,让上苍的祝福通过我们大家给与灾区。
    这次国内教会以及海外的神长教友为四川灾区奉献爱心的热情炽热感人!从最偏远清贫的乡下堂区,到城镇的大堂区;从海外小教堂,到著名的罗马圣母大殿;从亚洲到世界五大洲,中外神长教友不分身份地位伸出了慷慨友谊之手。这次为中国灾区的爱心奉献,海内外教会捐献范围之广、捐款数量之大、捐献者与受关注之多,在中国天主教史上都创造了新的奇迹。
    “信德”及网站也以最快、最多时间和最丰富的内容连续报道了四川灾区和海内外各地教会的爱心回应。一桩桩的爱心奉献行动让人感动不已:一些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也走到了献仪箱前;在内地上下分离的神长教友忘记过去,携手奉献,合力赈灾。从罗马圣母大殿首次为中国灾民鸣钟和默哀,到华北黎明之家一群天真无邪的残疾孩子们每天用童心与纯真的祈祷支援灾区……
    随着救援队伍开始撤离,失踪者获救的可能性已非常渺茫。逝者已去,如今掩埋过亲人的幸存者正勇敢地从废墟上站起来,要重建家园,要更坚强地活下去。灾区逐渐进入了灾后临时安置阶段和长期重建时期。
    据在灾区救助点服务的修女介绍,目前,几乎每个灾民家庭都有死伤,获得治愈的灾民陆续回家了。这些同胞非常坚强,他们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勇敢地面对现实,决心尽早重建家园,以此告慰逝去的亲人。
    如今灾区更重要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灾区仍然需要很多紧急援助。此时,我们也要冷静下来,快速行动协助灾区的临时安置,同时更要着眼未来灾区的重建。而这显然不是一个月、一年可以完成的工程,这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援助。
    另外,灾区需要的不仅是现实的家园,也需要心灵的治愈。战士可以抢救人的生命,医生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现在的灾民们更需要的是爱心抚慰身体和心灵。现实的家园需要重建,心灵的家园、精神的家园更需要重建。
    中国教会不仅要积极参与灾区的建筑物的重建工作,也要发挥教会社会服务的优势热心协助灾区进行心理辅导、安老、孤残照顾等。根据灾区政府和教会的要求,中国教会今后的捐助意向将分为民间赈灾重建和教堂重建两项。灾区需要长期服务的专业志愿者,对于持续性的灾区重建工作,更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服务。为此,各地教会应该继续关注,合作赈灾。

 

本文标题:奉献爱心 持续重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