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一次弥撒之后的体会


2008-07-30 14:53:41 作者:张若瑟 来源:信德报(总第345期)

    我是一个不经常外出的人,特别是在教会过节时。今年复活节,因为确实有事,不能赶回本堂区,就在附近的一个堂区参与了复活节前夕弥撒。以前我在我们堂区时,每次都会觉得这天的礼仪时间长,坐得累,站得困,还觉得烦躁。可是这次,在长达四小时的礼仪中,觉得很快就结束了。首先声明,这不是因为新鲜感,而是在这个堂区,我发现了许多和我所在的堂区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见到的是教堂内非常干净整洁,教友们大部分进堂后,找到位置就坐,然后就有几个小孩抱着他们堂区自制的歌本,分发到每人手中,接着又分发今日礼仪的专用经文。又听到童声在说请打开某某书第几页,接着听到琴声,大家就跟着唱起圣歌,唱完一段,又有童声提醒说请打开第几页,之后就有读经者开始读翻开的经文,或书信,这样交替着,一会唱一会听,使人们增加参与感。
    一会儿又有人到每个跪凳边给每人发一张正方形中间有洞的纸,我正疑惑,又有人分发蜡烛,这时我看见旁边有人将领到的纸套在蜡烛上,我才知道是怕点燃蜡烛后,蜡水流的到处都是。这么小的事情他们都能想到处理好,以前我们堂区每次举行类似礼仪,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清理掉流的到处都是的蜡水,而且很难清洁。
    这时,见本堂神父走到祭台前,给教友们讲解今天礼仪的内容及程序,还提到今晚将有20人加入教会的行列,并作简单介绍。之后又请大家关掉手机,用提示语言,带领大家作礼仪前的反省,省察,痛悔,静下心来,调整心态参与礼仪。
    接着就是弥撒的整个礼仪,进行得有条不紊,充满着神圣的气氛。没有人闲聊的噪声,就连小孩子们都不乱跑,不乱讲话,奉献时有人站起来到各人面前收集献仪,自然而主动,礼仪结束时又见有小孩收集开始分发的礼仪专用书本。总之,我在这里参与了一次“非同一般”的弥撒,有以下几点感受:
    1、整台弥撒,就像有一个导演事前排好的一样,这个导演应该是堂区神父了。
    2、将礼仪所用的读经、歌曲等有关资料,准备好分发到所有参与的教友手中,这样就使教友不是来听、望弥撒了,而是实际参与其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感觉自己是教会的一分子,就像回到两千多年前,跟主耶稣一起生活行动一样。
    所以我认为所有堂区,特别是堂区神父,应该将各自堂区的教友组织好,使他们到教堂来,不是就等弥撒礼成,而是觉得来晚了没地方而着急,误了听道而后悔,没有进堂而感到遗憾。
    我们堂区常是念经不出声,想念时找不到,找到了念完了;孩子们乱跑大声说话;上面讲道,下面及时讨论;领圣体的人少,弥撒礼成,教友先走。如果这样下去,教会就会越来越小,进堂人数就会越来越少,这个情况,主教、神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教会的领头羊,教会怎么发展,不在教友,是在神父。有的时候,不是教友不参与,是没有好的方式,让他们愿意常来。
    我看应该组织教友到一些办的好的堂区去看看,看别的堂区教友是怎么参与弥撒的,弥撒中的一些细节是怎么组织安排的,这样能让参观者发现自己的不足,取兄弟堂区之长补己之短,改变自己的堂区面貌,使教会共同发展。
    3、弥撒结束后,我望着复活的基督,慢慢向教堂门口走去,我听到了锣鼓声,出了教堂一看,在教堂庭院的一边,有几十个身穿统一服装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形,随着指挥敲着、打着,这喜悦的锣鼓让人感受到基督复活的光明,像是为我们送行,又像是向我们发出常来的邀请。

 

本文标题:一次弥撒之后的体会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