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2009-04-13 09:45:42 作者:肖耐安 来源:信德报(总第370期)

    说到光,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曾带给夜晚光明的蜡烛、油灯、星星、月亮,同时也想到普照大地与万物生机的太阳。那么,最早的光是如何降临于世的呢?据《旧约》创世纪记载:“造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于是又创造了光。使光与黑暗分开。”(创1:1-4) 因着这第一缕光,大地有了生机,世界有了夜昼,万物有了阳光。
    有了阳光,大地不再混沌、空虚,世界不再黑暗、寒冷。有了阳光,鲜花在春天开放了;小动物在土里苏醒了,鸟儿在天空中飞翔了;枯涩的小草变绿了,枯干的树冠成荫了;鲜果在秋天飘香了,小麦、稻子金黄了。假如没有阳光,也许只剩下冬天北风的呼啸,雪花的纷扬了!假如没有阳光,我们就不会有食物。因为植物要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动物也要靠吃植物维持。没有阳光的时候,万物何以存活?即便是我们今天,纵有科学现代化的一切也无济于事,在家里要开灯,出门要有路灯。在许多没有灯光的地方,仍将一片黑暗。没有了阳光,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将变得面目全非。人们看不清高大的金字塔,望不见蜿蜒的长城,翻不过巍峨的高山,欣赏不到冰封的雪景。是阳光,我们才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才会有憧憬、有理想、有梦想、有生命的寄托,有灿烂的明天。
    但是,当我们每人每天,拥有了不需付出任何代价的免费阳光,许多人便开始渴望“物以稀为贵”的东西,渴望拥有数量很少、很珍贵,发着有限光泽的玉器、钻石、金子。而对于人人都能拥有的伸手可触的阳光,却往往不再珍惜。也正是这些象征财物的有限光泽,遮蔽了人的眼睛,对上主所创造的“光”视而不见,在本末倒置中迷失了人生的终向,让自己的心灵陷入难以自拔的黑暗。
    为了这个缘故,上主不仅为生命创造外在的光,还为人类心灵带来了内在的光。在《新约》主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 8:12)这里,若望宗徒引用耶稣的话,比较了自然之光和上主的启示之光间的相似之处,上主之目的是赐给人类之光。“在他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若1:4)这光最后通过上主的唯一子耶稣基督的成肉身得以完成。因着这光,“为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主,即那光荣的父,把智慧和启示的神恩,赐与你们,好使你们认识他;并光照你们心灵的眼目,为叫你们认清他的宠召有什么希望,在圣徒中他嗣业的光荣,是怎样丰厚;他对我们虔信的人,所施展的强有力而见效的德能是怎样的伟大。”(弗 1:17-19)从这两段经文的启示来看,我主上主天主,为了使我们的生命常常沐浴在“光”中,他首先创造了外在的“光”,以惠泽万物,给了生命和平自由、宁静长久、富有幸福的希望。之后,他又透过圣子耶稣基督降临了内在的“光”,给我们有灵性生命的人,带来了信仰之光、真理之光、福音之光。
    光会发亮——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福音之光亦如此。如果有障碍物,两种形式的光在发光时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主耶稣说:“你们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玛 5:14)这句话,为我们见证基督、见证信仰、见证福音提出了要求。今天每个基督徒的责任是发光,如果不能从我们的身上放射出光,以此让他人从我们的身上看到基督的生命,追求的真理,信仰的福音。一如保禄宗徒所言:“我就有祸了。”(格前 9:16)因着这光,可以照亮黑暗,改变人心。所以,保禄宗徒说: “因为那吩咐光从黑暗中照耀的天主,曾经照耀在我们心中,为使我们以那在耶稣基督的面貌上,所闪耀的天主的光荣的知识,来光照别人。”(格后 4:6)又说:“光明所结的果实,就是各种良善、正义和诚实,你们要体察什麽是主所喜悦的;不要参与黑暗无益的作为,反要加以指摘,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事,就是连提起,也是可耻的。”(弗5:9-12)保禄宗徒的这两段话是说,当我们的心中充满天主的荣光,我们的生活将不再在黑暗中行走;当我们的灵性生命满怀基督的荣光,我们的生命就会结出圣善的果实;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心情,我们才会以自己的心灵影响外在的世界和人群,使福音之光普照世界。
    太阳之光是万物生机的根源;福音之光是人灵性生命的根源;人心是所有行为及其结果的根源。当我们的心充满了玉器、钻石、金子的光泽,以及而来的仇恨、嫉妒、纷争,所引发出的语言、行为、想法,就会使我们陷入忧虑、愤怒、痛苦的黑暗;当我们的心充满了信仰、真理、福音之光,以及而来的敬畏、感恩、仁爱的思言行为,我们就会在一草一木中惊叹上主的造化。
    在一刻、一地、一事、一物、一人身上感受到基督的仁爱。我们的内在生命中的不良嗜好、恶习、脾气、欲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脱落,进而达到“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以至于达到像保禄那样的天人合一境界,让生命反射出天主的光。

 

本文标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