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远去的孤独


2012-11-16 16:28:55 作者:寇宏广 来源:《信德报》2012年11月8日,40期(总第511期)

    晚饭后在村子里散步,走到村委会时抬头看了看门前那两棵高大的槐树,这两棵槐树在我小的时候就存在了,如同两位见证沧桑历史的老人,相互搀扶着矗立在那里,俯瞰着村子里的千姿百态。此时的我,想起了比这两棵槐树还要久远的事情:就在村委会的位置,曾有一座雄伟的教堂耸立,钟声可以叫醒村落中每一户人家。
    教堂由荷兰籍的魏德治神父于1927年建成,以“玛达肋纳”命名,这是捐资者的圣名,具体是哪位教友,已经无从查考了。一座147平米的教堂,在当时来说,已经足够雄伟了,远远地从村落外面望来,就可以看见矗立在低矮的民房间的教堂;袅袅炊烟生起的时刻,教堂笼罩其中若隐若现,它的庄严神秘令村民们敬畏与赞叹。
    可惜,现在那座教堂只变成了“百字”,刻在村落东南角新教堂前的匾额上;那个印刻在村民心中的老教堂,在1967年灰飞烟灭了,只留下一个记忆。在荷兰籍魏神父主持建造教堂的时候,他不会想到40年后教堂就被拆毁了。那时的他壮志在胸,一心想要在这片异乡土地上开垦主的良田,播撒下福音的种子。他在这里流下了汗水,也留下了他的梦想,最终,他却没有亲眼看到梦想实现就被迫回国了。
    魏神父在福传的路上是孤独的,不仅仅是他在异乡的孤独,还有他在理想中的孤独。那时的村民,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一个“老外”所渴盼的啊,只知道他来自于一个遥远的国度,只知道他兴建了一座村落里的人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所谓“教堂”的建筑,只知道他不顾一切地关爱贫弱孤老……
    如今,魏神父早已不在了,与他一起走的,还有那座他想留给村民的教堂。他曾经多么渴望村民们能够全部走入那座教堂,分享他带来的十字架上那位的喜乐……现在,新教堂前的匾额上仅有“荷兰籍魏神甫”字样,只注明了他的一个中国姓,这也成了他留在这片挚爱的土地上的唯一一个标记。我想,“静默”的魏神父在中国的经历,亦是很多外国传教士共同的经历,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我内心油然生出无限感慨。在这条路上,主耶稣曾经一个人背负着救赎的十字架孤独地走过,历代圣人们孤独地走过,那些内心炽热的传教士们也都孤独地走过,还有那位与我一起看过相同夕阳的魏神父也走过……

本文标题:远去的孤独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