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信仰与心理健康


2016-01-29 10:31:50 作者:德格修女 来源:《信德报》2016年1月14日,3期(总第661期)

    在灾区做心理援助时的一些经验,使得我从心理的角度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对提高我自己信仰的质量很有帮助,也使我和天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2013年芦山地震时,我在芦山中学时辅导一位初一的学生。他的舅舅在地震中遇难,他和舅舅关系比较好,所以舅舅的突然离去对他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更不能接受那个残酷的现实。在谈话过程中,我问他:舅舅现在是不是活在你心里呢?他回答“是”。我的目的是帮忙他明白人的身体会死,但精神不会死。在世界上,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五官沟通,但对去世的亲人,却可以做心灵的沟通,且沟通无障碍。
    我又问到他另一个问题:“你相信有一个天堂吗?”他回答“相信”。我继续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到天堂里呢?”他说是好人。然后他也很肯定地告诉我他舅舅是一个好人。
    经过交谈,最后他明白了所有的好人都可以去天堂里,在那里他还会看到舅舅,并且不会再有分离。从他的表情我看到了他内在的转变。
    当亲人去世,尤其是因灾难突然离开,活着的亲人很是痛苦。究其原因,“关系的永远切断,”是使人痛苦的主要原因。去世者亲人的潜意识中会认为:他死了,我再看不到他,不能和他在一起了。在心理治疗中,面对没有信仰的当事人,最重要的是帮他和离去的亲人建立心理上的连接。这种与去世亲人心理上的连接对有信仰的人而言却是一件轻而易举、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事。
    信仰,的确可以帮助人更容易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尤其是死亡。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那个地方的人属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在那里做心理援助时,让我看到一个与在汶川地震灾区很不一样的现象。
    地震后第三天我们到了那里,人们流露出来更多的是平静的表情,在街上很容易碰到出家人(和尚),和坐在帐篷旁手里掐着佛珠的人。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位面带愁容的老大娘,她告诉我,她没有钱为在地震中死去的亲人做超度。我当时没有一点犹豫,掏出了几十块钱给她。那时,我没有去想是不是违反了教会的规定,至今我依然认为自己做得对。因着信仰,她没有被亲人突然的死亡打倒,反而让她积极的去为死者做些什么。
    汶川地震一年后,进德公益心理团队仍在四川北川重灾区做心理援助,2009年我不只一次听到了有人自杀的消息,其中一个消息是某县级官员跳楼自杀。当我进到北川县城地震遗址,看到其中的惨景时,我心里对自杀的人没有一点点责备,因为我能想象到当时他会感到多么地绝望。自杀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有什么灾难发生,也不是因为生活太困难,而是因为绝望。这让我想到圣经上的一句话:“在绝望中仍怀着希望。”(罗4:18)我想,如果那里的人有某种信仰,处在那种令人绝望的境地,信仰会给他某种希望;也许他们会多一些力量与勇气去面对灾难,而不至于陷入绝望。
    我们有幸认识天主,是来自他的恩赐,信仰帮助我们更健康幸福地生活,永远怀有希望。此时,或许会有人问:也有教友自杀的,你怎么解释?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们的信仰有什么问题,而是他没有理解我们的信仰,或没有成熟的信仰。信仰上成熟,需要我们心理上的成熟。人具有身、心、灵三个层面,三者不整合就会产生张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正是从心理层面入手,帮助人修通心理上的阻力,让我们的身、心、灵越来越和谐。
    作为修女,面向社会从事心理工作,我渴望自己在主的引领照顾下,真正能助人自助,帮忙一些痛苦中的人能健康、平安地生活,为主的名作一份见证!

本文标题:信仰与心理健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