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信仰分享(十七)桥梁:法律与怜悯的张力


2022-04-02 10:00:49 作者:孔维仁神父 来源:信德网

我一向对“桥”很着迷,尤其是横跨三地、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一件工程界的杰作。这些日子,每次途经通过凼仔的新桥附近时,我瞥见这些奇妙之桥是如何建筑的。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道桥能出现两个主要的力量:压缩(Compression)和拉伸(Tension)。“压缩”跟重量有关,是物体缩短。相反,“拉伸”是物体扩大及拉长。这两股力量的平衡令一道桥更为平稳和有足够弹性,好能承受极大的重量,让人、车、物通行。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若8:1-11),各种不同的能量,都投放在耶稣这个人身上。经师和法利塞人带着一名犯奸淫的妇人,到耶稣跟前,说按照梅瑟的法律应用石头砸死她。他们要试探耶稣,耶稣会如何判断她呢?

耶稣肯定能感受到梅瑟法律的重量(就是一种压缩的能量),特别是法律的精确性与必然性,这些都不能忽视的。但是,他同时也对这妇人动了怜悯的心:她好像屈服于自己的苦命,甚至没有试图求饶或为自己辩护(譬如:为何与她一起犯罪的男子没有受到审判呢?)。耶稣可能想起天主曾对厄则克尔先知说:“我决不喜欢恶人丧亡,但却喜欢恶人归正,离开邪道,好能生存。”(则33:11)当遇到复杂决定时,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又压又推的拉扯?这种“两难”的确很难忍受,需要时间让头脑清楚一点。

在分辨时,耶稣用了一个象征性的姿态来平衡这两道“压”与“拉”的力量:“耶稣却弯下身,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若8:6)基于在圣殿里,地面都是石头来的。而在《旧约》,天主雅威在西乃山颁下十诫,也有相似的情景:“上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说完了话,交给他两块约版,即天主用手指所写的石版。”(出31:18)圣奥斯定对此评论说:“天主在十诫石板上写下了人在自己的心中没有读到的。”圣人所指的是,十诫中表达的自然法律,已经刻在每个人的良心上:如果我们诚恳地聆听我们的良心,我们便能认得这个法律。可惜的是,人类很多时在道德上被蒙蔽了双眼,或没有动力去完全地将法律付诸实行。因此《旧约》的法律思维将人们压在法律的框架下,因为他们无法靠自己的遵守法律的义德而得救。为了避免这问题,以色列人这将天主的旨意过度简化,成为人性上容易理解而实行的行为及规定,但过程中忽略了分辨法律上天主的旨意。这种思维造成了很大的后果,因为深深的内疚感和恐惧感,会使人们与天主愈来愈疏远了。而耶稣的使命,就是要来弥补这巨大的距离,为这身处两端的距离成为一道“桥”。

懂书法的人都知道,画字也需要平衡压力与张力、重量与拉伸。透过运用祂的手指,去追踪祂的圣言,耶稣一方面在天主的法律上增加了重量(它的真意),另一方面把法律的字面开放与“爱”的精神,把法律提升到怜悯与慈悲的境界里,因为只有这种方向能提供给人动力去遵守,并在不同的情况下引导我们怎麽分辨天主的旨意。

耶稣对经师与法利塞人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吧!”(若8:7)耶稣此话就是邀请这些指控者知道自己同样需要天主的怜悯与宽恕,大家都是有罪的人。我们这几天都诵念为乌克兰停战的祷文,我们就是呼喊:“主,请宽恕我们战争的罪过。”是的,作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彼此都是环环紧扣,亦因此对根深蒂固的罪恶也有责任。这就是谦逊,是对我们共同脆弱的认知,这种内里的认知,对于判断真理和正义也是必要的。

耶稣对那妇人说:“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 8:11)这一句反映出,法律不仅被废除了,而是写在人的心中!取而代之的是,法律重新交付到这女人的手里,但这次不再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而是一个出于爱与怜悯的盟约!这“新约”会容许她能够与慈悲的天主重建关系,好能重新开始她的人生。与她过去带来丧亡的罪行相比,这个盟约实际上赋予她崭新的生命。

耶稣在圣殿地上写字,开始写祂的新盟约,这盟约肯定是会用祂的血,在十字架上深深刻印着。在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被宽恕了,就好那犯奸淫的妇人获宽恕一样。在十字架上,耶稣将为我们奉献自己的身体,并为我们承担着法律与惩罚、怜悯与拯救所带来的压力与张力,最终成为天主与人类之间惟一的桥梁。

基督的新盟约就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各人均以感恩的心去生活。当我们在面对艰难的决定,并被当中冲突的磨擦撕裂时,让我们也记起自己受到了这份怜悯与慈悲。就如祂一样,让法律与慈悲在我们所背负的十字架中保持在一起、保持平衡,但这一切都是出于爱,而非出于无助的畏惧。这样状态不舒服,但藉着这份努力我们不仅能更清楚看到真理,甚至也能成为一道桥,让其他人走到天主那里。

作者单位: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会

(原载:号角报

本文标题:信仰分享(十七)桥梁:法律与怜悯的张力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