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回顾生活,追求天国

—— 农历除夕(2023)

2024-02-08 08:02:15 作者:白建清神父 来源:信德网

哥3:12-17;咏67:2,3,7,8;路12:22-32

农历除夕,辞岁谢恩,家人团聚,珍惜生命,回顾岁月,谢天谢地。感谢天主又使我们来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许多在外工作的人也回家了。岁末回归,也提醒我们人生的回归,回到父家,享受亲情,更新生命,准备新的旅程。我们从三个方面默想,(1)不用担忧,(2)拥有天国,(3)圣善生活。

1. 不用担忧

当我们今天站在农历年最后一天时,仿佛爬上了一个人生的小山峰。回望过去的一年的每一天,每一个脚步,几份感慨,几多感恩。在过去的一年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许多喜乐,成功的事可以庆祝,也有艰难的经历:家庭的痛苦,对亲人朋友的牵挂,生活的压力,以及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2011年在3月16日,我父亲安息主怀,而我却没有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我一个人在房间痛哭了一天。一边哭泣,一边祈祷。所有生活的变故都会使我们担心挂念,也会改变我们以后的生活方式。然而,我们人的担心忧虑其实常常于事无补。在艰难中,人常常会表现失常,忘记信靠天主,忘记我们都是天主的孩子,我们在现世完成天主所派遣的使命。

在今天的福音中,主耶稣提醒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了悟天主对我们的悉心照顾。一朵花的美丽,一棵草的芬芳,就连富足的撒罗满王也不能与它们相比。它们虽然只是不起眼的小草小花,然而,天主依然照顾装扮它们。“你们不要谋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忧愁挂心……你们的父知道你们需要这些。你们只要寻求祂的国,这些自会加给你们” (路12:22-32)。回想我们的生活,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担忧忙碌“吃什么,穿什么”。甚至有些主教和神父也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教会的“硬件设备”。然而,我们花在祈祷上,以及花在成行天主的旨意上的时间和精力却是非常少,有些人甚至是“挤出来一点时间”给天主。我们的担忧是因为我们没有信靠天主,我们的挂虑是因为我们把天主的“挂虑”拿来自己操心。当我们信靠天主了,生活的一切都会进入正轨,我们的担心也会变成信心。

回顾一年的经历,那些多余的担心和害怕也会提醒我们,在来年中要学习信靠天主,至少和天主一起“分担”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是从事天主的工作,无论是服务家庭,还是从事任何工作。

2. 拥有天国

天主所赐给我们的礼物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和期盼。新年来临之时,送礼收礼是大家分享喜乐的表达。然而,这些被商业化了的“礼”却常常让许多人伤脑筋:送什么礼啊?收礼后还什么礼?所有礼物都是“尊敬和爱护”的表达。每一份礼物都指向其所代表的亲朋好友的爱。天主也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份厚礼。“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天国,就是天父送给我们的“礼物”,正如真福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提醒我们:天国就是天主自己

天主把自己作为礼物送给人类。天主不仅以超越的方式每天与我们同行,临在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以人容易接近的方式,在圣事中走近我们。恭读圣经就是聆听天主对我们说话;领受圣体就是接受天主成为我们的生命。恭读圣经和恭领圣体就是我们基督徒过年所能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由于现代世俗的影响,西方有些人会过一个“没有耶稣”的圣诞节。希望我们中国基督徒不要过一个没有收到天主礼物的新年。有了天主,不仅我们的时间是新的,我们的人是新的,而且,我们每一天都是一个新年,都是新春的开始,都是良辰佳节。因为天主为我们更新了一切。

3. 圣善生活

世界的新是因为基督徒带来了新的福音,新的生活方式。圣保禄宗徒的书信为我们描述了基督徒的生活。“你们该如天主所拣选的,所爱的圣者,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你们无论做什么,在言语上或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借着祂感谢天主父” (哥3:12-17)。 这真是一段非常好的描述。基督徒的圣善生活不是因为我们要被其他人更辛苦,而是因为,从中国文化孔子的教导而言,这是做人的常态,从信仰的角度而言,这是我们天主儿女生活的本质体现。当生活中的“变态”比“常态”更多时,我们人都会在错觉中跟随“变态”。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活,有多少次我们也有失常的行为。感谢天主,我们教友有教会内的告解圣事帮助我们不断更新生活,重新走在跟随主耶稣的大道上。圣善的生活是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在农历除夕之际,我们感谢天父在过去一年中赐给我们个人、家庭、教会以及整个世界各种的圣宠神恩;感谢我们的父母,亲友恩人等对我们的深情大爱;感谢生活的艰难让我们成长成熟。在信仰的视野中,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人生的经历都是帮助我们迈向新的未来的准备。

我们也祈求天主在新的一年中继续降福我们每个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和睦平安,日新又新 健康幸福。

本文标题:回顾生活,追求天国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