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孙师傅


2008-09-17 10:49:08 作者:林雨 来源:信德报(总第350期)

    孙师傅是我们生活区里的环卫工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别人都喊他“孙师傅”。孙师傅的任务一方面要把他负责的几座居民楼道内垃圾箱里的垃圾运到垃圾房,再集中送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负责生活区草坪内的卫生清理。
    每天清晨,天刚一放亮,孙师傅和他的同事们就拿着铁锹、扫帚、铁簸箕,推着垃圾车走进我们的生活区,开始清扫生活区域内的垃圾。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每次清扫垃圾的时候,他都把废弃的塑料袋挑出来,单独存放,如果碰到废电池就格外注意。他还把垃圾箱里的剩馒头捡出来,用塑料袋装好带回家喂鸡、鸭、鹅、猪等。白天他就背着个垃圾袋,在草坪里转悠,发现有废纸、废塑料袋就捡起来送到垃圾场。
    每天早晨我都会早起去跑步锻炼身体,然后再买些早餐或蔬菜,因此,我每天都会看到孙师傅忙碌的身影,但我们从未说过话。让我们真正认识是因为一个下雨天。记得那一天雨下得很大,我出去买早点,回来的时候,发现孙师傅推着垃圾车站在路边,他穿着雨衣,但帽子没戴,雨水已淋湿了他的头发。我走进一看才发现,车子的一个轮子掉进了一个小水沟里。也许刚才他已经努力了好一阵子,也没能把车子弄出来,这时正在那里歇息。当我走近他时,他看看我,脸上没有表情,我想他不会让人帮忙的,要不过来过去这么多人,怎么没有人停下来帮他一把?我把豆浆和油条挂在路边的树杈上,走到他的跟前说:“弄不出来了?来,我帮你一把。”他连连摆手,笑着说:“别,别,太脏了。”我已经做出了推车的架势,他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很快把垃圾车弄了出来。他赶紧跑到我身边,掏出毛巾要给我擦擦衣服,我连忙摆手说:“没事,我回家洗洗就完了。”就这样我们认识了,从那以后,每次见面,他都主动给我打招呼。要是时间允许,我就陪他聊一会儿。通过聊天我才知道,他就住在我们生活区附近的村子里。他还告诉我,他和老伴都是基督徒,他老伴对信仰很热心,他就差多了。他说,主要是各种运动把自己搞怕了,虽说现在政策好了,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没底。我简单向他介绍了一下当今我国对待信仰的一些政策,鼓励他有时间多进教堂,多学习《圣经》,不要把信仰丢掉。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再也没有见到孙师傅的影子,我猜想,也许他被调到另一个生活区工作了吧。不知道他的信仰生活怎么样了?
    两年后的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在车站等车,一辆三轮车突然停在了我的面前,定神一看,蹬车的正是孙师傅。两年不见了,孙师傅变得又黑又瘦,要不是他主动和我说话,我真的不敢认他了。原来孙师傅得了“胃穿孔”,住院做了手术,为此他也失去了原来打扫卫生的工作。他住院期间,很多教友去看望他,给他很多关爱,为他祈祷,他非常感动。等病愈出院后,就走进了教堂。那一次,他在神父面前发了痛悔,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从那以后,他每个主日都会陪着老伴去教堂,尽管减少了一些收入,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充实多了。
    他的老伴也从三轮车上下来,拉着我的手说:“多亏了你的劝说,否则他还不进教堂。”孙师傅也连连说:“是啊,是啊。”这样一来竟让我觉得不好意思了,我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我们应该感谢天主,是天主眷顾了你啊。”他的老伴也说:“上次住院就是天主对你的一个小小的惩罚,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忘记天主了?”此话一出,我们几个都笑了,孙师傅更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分手后,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感慨非常:这就是天主的圣爱,他总在不时提醒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天主,不要远离天主。

 

本文标题:孙师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