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为什么科学昌盛更能使人认识天主


2003-11-28 16:11:43 作者:李伯铎 来源:信德报(第198期)

    一切科学都涵盖在天主的创造中。请看下面的事实: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时56分20秒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指令长阿母斯特朗博士,开创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创举,使他的世界观产生了飞跃的变化,他说:“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对一切事物都要用科学方法来论证。我从小不认识神,这次登上月球,我亲眼看到并惊叹大千世界的壮丽宏伟,我感到人类智慧的渺小。从所观察到的错综复杂、千齐万妙、有条不紊的秩序中,我凭良知推断:没有创造者统治者,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不得不抛弃没有神的成见,坦率地承认:宇宙有它的创造者——天主。”
    阿姆斯特朗教授经过对各种宗教的研究比较,他毅然皈依了天主教。并且经过神哲学的学习,把自己的余生献给天主———被祝圣为神父。他先后到过20多个国家讲学,所到之处都分享了他的感受。曾到过我国上海的佘山修院。
    阿波罗15号宇航员詹姆斯·欧文在返回地球后说:“我在那里感受到了天主的威力。”
    宇宙中多如海岸沙砾似的星体,都以极快的速度运行:以太阳系为例,除九大行星外,还有约十五万颗小行星和几十个卫星(如月亮)绕日运行,其中的地球每秒绕日29.8公里,远远超过人造航天器的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而比地球大130万倍的太阳更以每秒280公里的速度带领几十万颗大小行星,在银河系中运行,且在银河系中太阳的恒星有2千亿颗之多,如此大的银河系,已发现有十亿个之多。但这个庞大的宇宙群体竟秩序井然,纷而不乱。说明不但需要天主的创举,还需要天主的时刻管理。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2001年10月的学术报告中说:“地心引力越来越弱,但转速不下来,每个星球转速都不下。”是谁在为之补充能量呢?简直是个谜!假如各个星体转速下来了,那么将造成宇宙的大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量子力学科学家普朗克说:“宇宙的秩序和天主是联系在一起的。”普朗克何许人也?他曾是柏林大学校长、威廉皇家学会主席,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普朗克学会”;他是1945年领洗入教的天主教徒。
    1995年5月27日《北京晚报》登载曾白融的文章《科学与宗教齐飞》,其中说:“美国科学发达,美国人平均文化水平较高,但据统计,美国人一星期祈祷一次的占人口78%,每天祈祷的人口占一半———科学与宗教齐飞这也许是一种在生活中将精神与思想自然融合的导向吧!”
    哈佛大学的校碑上刻写着一句名言:“懂得自然,就是了解造物主的创造。”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也保存着一篇由617位著名科学家签署的《信仰与科学宣言》,其中说:“我们认为神的话一方面写在圣经上,一方面写在自然界。”造万物的天主,当然就是一切自然科学之源,因为一切自然科学都在天主所创造万物的包容中,这也包括人类本身。所以,大发明家爱迪生说:“不是我发明的,而是一个能工巧匠———全能的天主,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不过是第一个掌握了它的部分因果律。”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就是说,从季节变化和万物生长的规律就能推出一个创造万物和制订规律的至高神———天主,又何须天主说话呢?
    是啊!据科学家测算: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了,它以一定的角度自转才能有四季的变化,它绕着太阳公转一圈是365天6小时48分44秒,46亿年来,年年如此,不差一秒!这又何等惊奇与奥妙!
    这一切说明越是认真研究科学的人,越能找到天主。
    圣经《智慧篇》第十三章第一节上说:“人天性上的弱点使人不能认识天主,因为他们未能从所看到的美丽事物时,认识那位‘自有者’。他们注意了工程,却不认识那工程师。”在圣经里天主自己说是“自有者”,是创造万物的神。
天主给人赋予了智慧去探索追求,让人认识天主的存在,但天主又给人赋予了自由意志,任人去自主选择,因此就需要承担选择的责任!
    为了救赎人类,代人受过,而甘心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在第三天复活的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通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7节)他又说:“天地要过去,但是我的话决不会过去。”(路21:33节)
    朋友们!请和我们一起,在耶稣的爱内,寻求真理与永恒的生命吧!
    (注:几十颗卫星,即:除地球卫星月亮外,火星有2颗卫星,木星有16颗;土星有23颗,海王星有8颗,冥王星有被命名为“查龙”的一颗卫星。)

本文标题:为什么科学昌盛更能使人认识天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