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真正的修士


2010-08-27 13:18:58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来源:《信德报》2010年8月20日,24期(总第419期)

    修士是什么?在现在的文明世界里,有些人已经在以嘲笑的口吻说这两个字,另有一些人则简直把它当作骂人的话。而且越来越多。唉,的确,修士阶层里的确是有许多游手好闲、贪吃好色的人和流氓无赖。俗世里有学问的人指着他们说:“你们是懒汉和社会上的废物,你们靠别人的劳力生活,你们是些不知耻的乞丐。”
    然而在修士阶层里却也有许多驯良、温顺的人,他们渴求隐修,渴望热诚地独自潜心祈祷。对于这类人,人们就不大加以注意,甚至还故意只字不提,而且也一定会感到奇怪,如果我说,也许就靠着这类渴求隐修祈祷的温顺的人,人类有朝一日还会得到拯救!因为他们确乎“每年每月,每日每时”在潜心提高自己的修养。眼前,他们维护着那些最早的教父、使徒和殉难者们所维护的天主的真理的纯洁性,庄严而纯正地保存着基督的形象,以备一旦需要,就把它显示在尘世的动荡不定的信念之前。这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这颗明星将要从东方升起来。这就是我对于修士的想法,难道说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傲慢不逊的吗?你们看一看那些凡夫俗子,和凌驾于天主的子民之上的人(这些披着神圣祭衣的人)吧,他们不是把天主的面貌和他的真理都给歪曲了吗?他们有科学,但是科学里所有的仅只是感官所及的东西。至于精神世界,人的更高尚的那一半,人们却带着胜利甚至仇恨的心情把它完全摒弃、赶走了。
    世界宣告了自由,特别是在最近时代,但是在他们的自由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只有奴役和自杀。因为世界说:“你有了需要,就应该让它满足,因为你跟富贵的人们有同等的权利。你不必怕满足需要,甚至应该使需要不断增长。”这就是目前世界的新信条。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自由。但是这种使需要不断增长的权利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富人方面是孤立和精神的自杀,穷人方面是妒嫉和残杀,因为只给了权利,却还没有指出满足需要的方法。
    有人说,世界正愈来愈趋于一致,因为距离缩短了,可以从空中传达思想,所以友善相处的局面正在形成。唉,像这样的所谓人们的一致你们不必去相信。当他们把自由看作就是需要的增加和尽快满足时,他们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为那样他们就会产生出许多愚蠢无聊的愿望、习惯和荒唐的空想。他们只是为了互相妒嫉,为了纵欲和虚饰而活着。酒宴,车马,官位,奴仆,被看作是那么必不可少,以致可以不顾性命、名誉和仁爱之心,但求能满足这种需要,假使不能满足,甚至可以自杀。
    那些不富的人们,他们的情形也是如此,至于穷人,他们需要的无法满足和妒嫉心,暂时还在借酗酒加以排遣。但是不久,血就将会代替酒的位置,他们正在被引到这条路上去。我问你们:这样的人自由么?我认识一个“为理想奋斗的人”,他自己对我说,当他在监狱里不能吸烟时,他曾因此感到那么痛苦,以致单单为了求点烟抽,差点儿想出卖自己的“理想”。而这样的人却口口声声说“我要去为人类奋斗”。但这种人能往哪里去?他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呢?也许能逞一时之勇,却决不能持久。因此毫不足怪,他们不能得到自由,只会陷身奴役,不但不能为友爱和人类的一致服务,反而会陷入纷争和孤立。因此为人类服务的思想,人类博爱和团结的思想,在世上愈来愈销声匿迹,甚至被人嘲笑,因为既然一个人已习惯于满足自己想出来的无数需要,那还怎么能叫他放弃自己的习惯,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人又能走向何处?他既已孤身独处,人类的整体与他又有什么相干。结果是:财物积得越多,快乐却变得越少。
    真正的修士所走的路就完全不同了。人们对修持、守斋和祈祷甚至加以嘲笑,其实唯有通过这些才能走上真正的、实在的自由的大道,因为只要我能戒除多余的、无用的需要,压制自私的、骄傲的意志,以修持来自行鞭策,就能借天主的帮助达到精神的自由和随之而来的精神的快乐。真正能理解伟大的思想,实际去为它服务的,究竟是那个孤立的富翁呢,还是从物欲和习惯的摆布下解放出来的人呢?
    人们责备修士隐居说:“你在修道院里隐居,拯救自己,而忘却了友爱地为人类服务。”但是我们还要看一看究竟是谁最为友爱尽力?实际上隐居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然而人们看不到这一点。古时就从我们里面产生民众的领袖,为什么现在就不会出现呢?也跟他们同样驯良温顺的持斋者和沉默者有朝一日终将会站起来,建立伟大的事业。而修道院从古以来就和人们在一起。人们隐居的时候,我们也隐居。许多人像我们那样地信仰天主,没有信仰的人,即使他的心很诚恳,他的智慧很出众,为我们也是一点事情都做不出来的。这一点你们应该记住。你们应该珍重人,保护他们的心,静悄悄不事张扬地教育他们。这就是你们修士的义务,因为善良人的心中是有天主的。

本文标题:真正的修士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