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天主的爱在她身上


2011-09-13 09:39:39 作者:曾敏 来源:《信德报》2011年8月10日,23期(总第454期)

    我对“文革”前老教友的看法是:对信仰执著,会背诵许多经,而且也每天念许多经……然而,通过几件事情,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前年,在陇县服务的一位耶稣圣心会修女,不幸患病行走不便,到宝鸡来看病,一位大娘把她叫到家里吃饭近一月。
    宝鸡是各县的过往地,隔三岔五,常有办事的修女在她家吃饭、住宿。有几次,外地神父到宝鸡办事过了吃饭时间,她就赶快到街上给神父买来扯面,让神父们吃了饭再走。
    她就是老教友赵彩莲。
    我惊讶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竟有如此大的爱德,几次想采访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我没做啥事,你还是采访别的教友吧!”再不就是她的口头禅:“功要藏,过要扬。”隔门把我打发了。然而经不住我三番五次的“纠缠”,还是从她“吝啬”的话语里得到了一点信息。

有舍才有得
    今年78岁的赵彩莲,虽然满头银发、背有点驼,但步履自如,声音洪亮。她的娘家在宝鸡市陈仓区的辛庄村,自从清朝咸丰年间英国神父传入天主教信仰后,代代相传。她的母亲不但虔诚而且特别怜悯人。她懂事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逃荒要饭的人络绎不绝,她母亲一一施舍,不空一人。母亲还常教育她:“你不舍钱财,怎么能得天堂赏报呢?”在母亲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养成了大方施舍的习惯,形成了乐天悯人的个性。笔者采访时,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那还是城镇居民每月口粮二十八斤半的年代,一次正是午饭时间,一位外地老大爷乞讨上门。他面容憔悴,步履蹒跚,说话有气无力,看来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她立即给他盛了一大碗捞面条,令邻居唏嘘不已。

修女接待站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宝鸡市教友中出现了许多异像:白天看到空中飘浮着玫瑰花、看到圣母显现、耶稣背着十字架显现。教友们尘封了的信仰热情再度焕发出来。赵彩莲的信德更是得到升华,原来朴素的悲悯情怀一变而为服务教会的巨大热忱。
    正是教会复兴的时候,许多恢复自由的神职人员和修女来到宝鸡。宝鸡也涌现出一批热诚接待神父、修女的教友们,赵彩莲就是其中的一位。凤翔教区主教周维道和李镜锋从监狱一出来,她就接到家中,细心照顾,热情款待,领着他们看望教友,收集离散的羊群。九十年代末,一位神父、一位修女先后在电脑培训班学习数月,都是她每日三餐供应。然而更多的时候是她热情接待来宝鸡办事、看病的修女们,多数修女囊中羞涩,走时她一定会送上路费和零花钱。她不大的房子中有一个大炕,成了名副其实的“接待站”。

后记
    赵彩莲有三子二女,老伴早已过世,她一人住在一间13平米卧室带灶房的自建房内。她的五个孩子每人每月给她20元生活费。2009年,她办了低保。她的女儿和儿媳孝敬她的零花钱,她舍不得花,大部分给修女们做了路费。
    “碰到吃饭的人多时,周围的教友也送粮送菜。总之,赖天主降福,总没有缺少的时候。”老人面对我对她费用的疑问笑着说。
    辞别赵彩莲时,耶稣将在公审判时说的话又响在耳边:“我父所降福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玛25:34-35)。也记起了耶稣教导宗徒们的另一段话:“谁若只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一杯凉水喝,因为他是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失不了他的赏报。”(玛10:42)
    我感慨赵彩莲的智慧和大爱德,她是有福的,因为她在信仰旅途中“选择了更好的一份”。(路10:42) 

本文标题:天主的爱在她身上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