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苦难是天主的雕琢

—— 对天主为什么让人受苦的一点思考

2024-06-07 09:59:58 作者:南坚志 来源:信德网

在人世间,幸福和苦难是人生旅途中两个性情截然相反的伴侣。好多人都想得到幸福,幸福却迟迟未到,不想品尝痛苦,痛苦却不请自来。特别困扰人心的是,对于大家公认的许多“好人”、“善人”,苦难常常光临,甚至伴其终生;而横行乡里、做恶多端之徒,苦难却对其退避三舍不敢靠近,好运却不时对这些人青睐有加。因此,在民间就流传这么一句俗语:修桥补路多灾难,杀人放火儿女多。果真如此,那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好人”又有什么价值呢?

在旧约圣经中,《约伯传》可谓是独特的一篇,为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一种可信的结论。它告诉我们:苦难不只是天主惩罚罪恶的工具,不仅是人背离天主的必然结果,好多时候也是天主用来对“好人”进行精雕细琢的一种工具,它告诉我们:苦难,不仅显示的是天主的义怒,也流露出天主对可造之才的喜爱。

在三场辩论中,约伯的朋友一致认为,约伯之所以遭受苦难是因为犯罪受到了天主的惩罚。在第一场辩论中,约伯的朋友厄里法次就宣称:“哪有无辜者丧亡?哪有正直者消逝?照我所见,那播种邪恶的必收获邪恶,散布毒害的必收获毒害(约4:7一8)。约伯则认为,虽然他不明白天主为何加给他这么重的苦难,使他苦不堪言,但他只能忍受,盼望天主早日结束他的痛苦灾难。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要向天主陈诉:“我不能再闭口不言,我要吐露我心灵的忧愁,陈述我灵魂的苦楚”(约7:11)。友人彼而达认为,天主至公至义,有罪必罚,约伯之所以遭受这么大的苦难,就是因为有罪,他说:“天主岂能违背公道?全能者岂能屈枉正义?(约8:3)。也就是说:天主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恶人。

翻开整个旧约,约伯朋友的这番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在以民的历史中,天主的公义贯穿始终,从原祖背命到以色列人进入福扡之后,天主时时刻刻都在看着这位“长子”的一举一动,就像牧人牧放羊群,又像严父教导子女,只要背命犯罪,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人对天主的崇拜多半是出于惧怕天主的惩罚,坐在巴比伦河畔,才想起自己罪孽的深重,才意识到天主威严和神圣性的不可侵犯,才胆战心惊痛哭哀号,一旦获得平安,就又敬拜邪神。好像天主和人就是这样,在背离天主——遭受苦难——悔改哀求——重获平安中来回返复。难道天主就是这样一位通过不断打击,迫使以色列恭敬他的神吗?

如果只停留在这一表面现象看,约伯的朋友说的一点没错,但仔细加以深究,就不难发现,天主加给以色列人的苦难包含着天主对以色列人巨大无此的慈爱和期待。就像一件好的雕刻作品,如果作者对其期望越高,对它倾注的心血就越多,雕琢打磨的程度也就越细致;相反,对于不可雕的朽木连看一眼都觉得多余,更别说对其雕刻打磨了。                         

好多大圣大贤在世都不同程度的遭受过苦难,他们对待苦难的态度正如约伯一样,虽然不明白天主为什么要自己受这样的苦,心里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来说,这是天主最好的安排。对自己的灵魂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圣五伤比约神父从1918年印有五伤到1968年逝世不但身受五伤带来的痛苦,而且遭人诽谤,不理解,无端的被打击,心灵所受的痛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毫不犹豫地把这一切交给天主,充满信心地一一承受。为什么要承受这些痛苦?一方面是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担十字架上耶稣的痛苦,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耶稣爱他,在他写给神师奥斯定神父的信中说:“不久前耶稣告诉我说:假若我不折磨你,你早己多次被丢弃了。给你这沉重的十字架是要你学会爱,除了爱我的人之外,我没有给其他所有人”。

由此可见,同样是受苦,价值却不同,恶人受苦是对其恶的惩罚,是罪有应得,善良人受苦是天主对他的特别关爱,是被天主特选的证明,是升天堂的保证。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上天要把大任降临在某人身上,一定要使其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格坚韧,增强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所以,对一个基督徒来说,面对困难和苦难,既不能消极的逆来顺受,更不能怨天尤人抱怨天主对自己不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困难和苦难,等待天主的雕琢。历代圣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我们的苦难和耶稣结合在一起,为爱耶稣和他一起受苦,为得罪耶稣的人回头受苦……才能使受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也只有这样,人生才真正有了意义。

本文标题:苦难是天主的雕琢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