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宗教热”折射美大学生的困惑


2007-07-04 11:42:03 作者:耿学鹏 来源:信德报(第306期)

   “宗教热”席卷高校  
    《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高校近来兴起一股“宗教热”:宗教学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学生青睐,校园里的教会活动日渐频繁,“谈经论道”已成这大学生的交流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和宗教人士说,美国和国际社会近年来发生一系列变故,高校“宗教热”映射出当代美国大学生对世界以及人生问题的困惑与思考。   
    从知名的“精英学校”哈佛大学,到纽约州著名文科高校科尔盖特大学,从以社会责任感强烈著称的威斯康星大学到历史悠久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宗教热”席卷全美各地高校。许多高校教授和官员说,学生对宗教如此热情投入,这种现象已经几十年没有见到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11 .2万名新人校大一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说他们会去祈祷,而近80%的人信仰神。同时,将近一半的学生说,他们正在不断寻求机会提升自己的宗教修养。
    “大学校园内对于宗教和神学兴趣越来越浓厚,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圣母大学社会学教授史密斯说。圣母大学由教区群众创建,素以宗教气息浓厚著称。
    而在许多学术氛围更强的高校,宗教也一样在流行。戈麦斯是一名传教士,他在哈佛大学已待了快37年。他说,以前信仰宗教的学生在校园里有时会受到同学嘲笑,甚至有可能被学校开除,因为信仰宗教被人看作是“不聪明”的表现。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校园内的宗教生活要比100年前活跃得多。” 戈麦斯说。

    不过,也有社会学家认为,根据现有情况,人们还能不断言美国高校文化出现了在转变,因为过去没有有关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数据。但是,更多专家认为,美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确实与以前大不相同。“谈论这一问题的每个人都认为,一些变化似乎正在发生。”史密斯说。
    宗教课受到追捧
    史密斯的话不无道理。《纽约时报》根据对美国多家知名高校的调查发现,高校“宗教热”主要有两大表现,宗教课程受欢迎和校园内外教会活动频繁。“与10到15年前相比,学校内对宗教的兴趣更大,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思想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宗教学和历史学教授科恩说。
    许多美国高校人士说,现在学校中大多数学生选修了宗教课程,甚至选择了宗教研究专业,这与过去形成强烈反差。
    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大学宗教学系主任莱特说,17年前,全校只有2名学生主修宗教学专业,而今年将有18名宗教学专业的毕业生。威斯康星大学的科恩说,学校7年前起开设宗教学专业课程,如今这一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有70到75人。而在哈佛大学,戈麦斯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修与宗教有关的课程。
    同时,美国高校中涌现出大量与宗教有关的学生团体。《纽约时报》说,纽约州科尔盖特大学的学生宗教社团近些年已增加到11个,不同宗教的牧师也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些宗教活动还向学生分发食物。
    同时,学生们越来越频繁进出校园周围的教堂,也经常参加教堂组织的社区活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拜利牧师说,近些年,在学校周围的教堂里,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学生的身影。
    科尔盖大学宗教学副教授卡幸说:“我基本上可以向校内每个班级教授《圣经》,我以前可从未想过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学生“谈经论道”
    随着校园内“宗教氛围”越来越浓厚 ,“谈经论道”成了许多美国高校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在科尔盖特大学,许多学生每星期四教会聚在一起,讨论与宗教和信仰相关的问题,交流彼此的人生体验和对世界的了解与看法。
    许多人选择与志同道合的“教友”比邻而居,方便相互交流心得。《纽约时报》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校园内一座专门为信教学生修建了专门的宿舍楼,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威斯康星大学校园内一座专门为信教学生修建的7层宿舍楼今年8月就将开放,可容纳280名学生。
    当代美国大学生对宗教的这份热情,甚至令上一代人感到不解。科尔盖特大学校长乔普说:“我们都已经不用宗教用语了,可你看看现在的学生们,他们居然在用。”      
     (梅乘骏荐自2007.6.8《新民晚报》)

本文标题:“宗教热”折射美大学生的困惑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