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读经小路(五)


2008-06-13 09:52:32 作者:徐英发 来源:信德报(第340期)

    《读经小路》是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的一个小册子,简单、实际,是初学读圣经的小指南,教你读经的态度、时间、由何处读起、读经的三种方式以及用圣经祈祷等。本报转载过来,与读者共分享。

小组读经

    除了个人每日读经外,我们还应参加小组读经,因为小组读经能互相研讨,启发知识,激起研读圣经的高潮。耶稣曾鼓励并许下亲自领导这类的小组研读:“哪里有两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便在他们中间。”(玛18:20)往厄玛乌去的二徒,就是彼此谈论有关默西亚的圣经时,耶稣参与了他们的行列(参阅路24:13-15)。小组读经的方式有数种,我们在此仅介绍一种。
    一、先找三、五位同事、朋友或邻居,约好地点、时间。地点不宜太远,时间应适于每位参与者,不宜超过一小时,每周、或每月一次!视情形而定。
    二、预先选定圣经的章节,不必太长,最好一段,每人事先研读,指定一二人负责领导。亦可用每主日弥撒中的三篇读经,作为该周的研读资料。找出三篇的主旨,连贯性与所包含的道理,作为一周教友生活的目标,在该周内每人以此为奋勉的目标,努力达到该三篇读经的要求与教训。下周集会研读时,可报告个人实践的结果,如此,互相鼓励,奋发向前,善度教友生活。
    三、依预定的时间到齐后,所指定的领导人,带领大家做简短的祈祷。呼求圣神光照、指引、启发所有参加小组读经者,使能正确地了解经意。同时也求圣神赐给每人力量,能将所读的圣经,依个人的生活环境,付诸实行。
    四、祈祷后,先由预定的人诵读所预备的圣经章节,视情形需要,可由不同的人多读几次,最后大家一起读。然后再由预定的人加以解释。参与者可自由加以补充,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下互相讨论,务使参加者完全明了,如有难题,不能立刻解释,可以记下来,请教他人。
    五、讨论后,要肃静片刻,然后参与者可自由发表心得或报告上次实践的结果,发表心得及报告应该简短明了,避免长篇大论。发表心得和感受等,不是为炫耀自我,而是让大家分享,启发思想。所以绝不可捏造夸大,而要将事实,诚恳地诉说给同道。
    六、感受报告分享后,再静默片刻,然后,依所研读的内容,作个人祈祷分享,个人的祈祷要针对自己的生活,直接向天主、耶稣祈祷,避免用多数“我们”,而用“我”、祈祷结束时,所有参与者,同声答应:“阿们”,表示:我们同意、支持、赞同你的祈祷。一人祈祷时,其他参与者默随,不可预备自己的祷词,否则不是“同心合意”的祈祷。“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你们成就。(玛18:19)
    为达到“同心合意”的祈祷,参与者如有彼此不和的,事先要彼此和好:“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五23-24)
    七、分享祈祷后,主持人可作一总结。最后做简短的祈祷,感谢天主所赐的研读他圣言的好机会,这最后的感谢祈祷,也可唱一首适当的圣歌来代替。
    以上所提供的这种小组读经方式,只是一种尝试,不必过于拘泥方式,主持者可视参与者的年龄,教育程度等而自由变更,或略去几项。尤其为初次参加者,不宜勉强发表心得及祈祷分享。待大家对圣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后,自然水到渠成,再加入心得报告及祈祷分享,也不为晚。
    主持小组读经者,开始时应多发言,以打破沉闷的气氛,但同时要鼓励参与者发言,此外还要注意,切不可申斥或藐视任何发言者,纵使他们的意见,有了显著的错误,也不可以轻视的口吻,打断他们的话,但要机警地向他解释。此外,主持人还该注意,不要让研读的时间,被少数的人占去,而要设法,使不爱发言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总之,主持人应明智地,使所有参与者,都有发言的机会。

家庭读经

    以上小组读经的方式,也可作为家庭读经的参考。父母可以找适当的时间,例如家庭晚祷前后,带领子女读一段圣经,最好是福音;把容易了解的,给他们加以解释。最主要的是配合年龄的需要,使他们能在生活上,付诸实行。如果儿女中有读中学的,也让他们轮流担任读经的角色,如此能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读经的习惯,一生受益。家庭读经是使家庭公教化的最好方法,一起读经的家庭,必获得天主特别的降福,一家大小彼此相亲相爱,享受家庭温暖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绝不会有纠纷、争执、分离等。
    如果你暂时不易领导全家读经,没有关系,你先自己去读,并尽力依照所读的去做;你的家人不久便会发觉你的改变。  (未完待续
    转自圣经百科网http://www.jlcatholicbible.com/

本文标题:读经小路(五)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