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找,必找到(四十)


2008-09-07 09:24:06 作者:徐保禄 译 来源:信德报(总第349期)

第十章 踏着基督的脚印

问题57:我们必须抛弃一切跟随基督吗?
    在耶稣时代,愿意在灵修生活上有所进步的青年人习惯于离开家乡,去与一位师父一起生活。他们在那里研读圣经,通过实践学习祈祷和礼仪。同时,他们帮助老师维持生活。那两个问耶稣“老师,您住在哪里?”的年轻人很可能想去跟他同居共处,为分享他的生活,并向他学习。可是,耶稣通常是自己选择和招收他想要的门徒。他会在湖边、或在税务所前走过,召唤一位渔夫或职员跟随他。福音告诉我们:当他召唤时,“他们抛弃了一切,跟随了他”(路5:11)。
    与当时其他老师不同,耶稣没有固定的住处。他常常在路上。离开纳匝肋之后,他没有任何正常的收入或永久的工作。所以,跟随他,分享他的生活,接受他的教训,便意味着像他那样生活。耶稣提醒那些打算跟随他的人说:“谁若不舍弃一切所有不配做我的门徒”(路14:33)。我们愿意知道耶稣究竟是在什么情形下说这番话的。他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吗?伯多禄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有些人是根据字面意义理解了他:“我们抛弃了一切跟随了你”(路18:28)。
    但是不多几节之后,同一部福音讲述了耶稣访问一个名叫匝凯的“富有的人”的事情。那人欢天喜地地把耶稣迎接到家中之后,决定拿他一半的家产来赔偿那些他所敲诈过的人。耶稣说:“今天,救恩来到了这一家”(路19:9)。我们没有理由推测匝凯离开了他的家庭。基督为所有的人带来了救恩,而不仅仅是为那些在加里肋亚路上跟随他的人。他在犹大有朋友——玛尔大、玛利亚和拉匝禄——他乐意在他们家里逗留居住(若11)。宗徒大事录以肯定的笔调提到了一些富裕的基督徒,例如里狄雅。她是一位商人,但她开放她的家供宗徒们使用,后来当地基督徒团体也在她家里聚会(宗16:14-15,40)。还有名叫普黎史拉和阿桂拉的一对夫妇,欢迎保禄到他们家,让他在那里制作帐幕,维持生活(宗18:1-4)。
    新约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基督徒生活画面。跟随基督并不意味着服从一条诫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我们效法他的生活方式。如果那些信赖他的人终究会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事物和行动的话,那么,这种必要的悔改(metanoia见:谷1:15)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人的生活中。有些人愿意度贫穷的生活,将自己完全奉献给耶稣。他们这样做,是为回应个人的圣召,而在爱中所作的完全自由的选择。

问题58:当基督似乎在召叫我们,而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回应时,该怎么办?
    从耶稣召叫人们跟随他的第一天起,人们就一直在问这个问题。耶稣邀请一位富贵少年把他的财产施舍给穷人,然后来跟随他,但他却犹豫了。他不知道他能否做到这一点。最后,故事告诉我们:“他闷闷不乐地走了”。他的闷闷不乐表明:他没有去做他内心深处真正想做的事。他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未能放弃他的所有而跟随基督。怎么办?耶稣没有试图说服他,而是让他走了。他感到悲哀,因为他看到大量的财富会怎样将心灵束缚羁绊。但他并未灰心丧气。他相信:在人看来不可能的,在天主却是可能的(谷10:17-27)。
    在其他时候,耶稣同样不去强求那些尚未准备好做他伴侣的人(参阅若6:66-9)。他不强人所难,逼人就范。但在那些来与他相遇的人们心中,他察觉出天主圣神在奇妙地工作:“凡是父交给我的都要到我这里来”(若6:37)。第一步是让天主在我们内唤起初步的信赖。这信赖的种子将潜滋暗长(谷4:26-7),直到有一天它使我们向我们所窥见的圣召迈出第一步。
    当我们走这条路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失败。但是,最具有决定性的时刻往往是我们感到单凭己力已无法继续前进的时刻。在这方面,有一个福音故事足以说明问题。有一天夜里,基督步行水面,向他的门徒们走来。伯多禄认出了他,并敢于离开小船向他走去。但他根快就惊惶失措,开始下沉。然后他发现:重要的不是他是否勇敢或是否害怕,而是他无论何时何地都随时向基督呼救,而他也已经在伸出援手,救他脱险(玛14:22-33)。
    与基督共负十字,为爱献身,分担他的死亡,共享他的复活,对我们来说,和步行水面同样的不可能。谁能凭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献出自己生命的境界?但只有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基督和他复活的德能”(斐3:10)。当我们四面楚歌,力不胜任时,我们才 学会“不要依靠自己,而只依靠那使人复活的天主”(格后1:9)。圣保禄以一种更为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了这同一直觉:“当我软弱的时候,正是我坚强的时候”(格后12:10)。
    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将从何开始?也许我们应该平心静气等候主的吩咐。玛利亚听到了这些话:“喜乐吧,充满恩宠者!”(路1:28)。今天,基督也借着圣神对我们说:“喜乐吧!因为如果你在考虑我的召唤,那么,我的恩宠已经触及了你的生命!”

  (连载四十)
版权所有(c)  泰泽出版社
71250 Taize France

 

本文标题:找,必找到(四十)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