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中五座著名的山


2013-04-03 10:38:28 来源:《信德报》2013年3月14日,10期(总第527期)

    圣经中有许多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以下五座:熙雍山、西乃山、加尔默耳山、橄榄山、加尔瓦略山。这五座山上,都曾发生过奇妙的事情。若用心默观,就会发现每一座山背后都有深刻的意义,或许,你正在其中一座山上。
    一、熙雍山 此山又称“摩黎雅山”,是耶路撒冷东南的一个山岗。在这座山上,亚巴郎曾怀着信德将要祭献自己儿子依撒格,后被天主制止。达味时代耶步斯人的城市也建筑在这座山上。之后,撒罗满王又把圣殿建在这座山上。因此,熙雍也就成了圣山的名称。圣咏的作者更是将熙雍视为整个以色列民族及天上的耶路撒冷。当然今天,熙雍就是我们整个教会及天主子女的象征。圣咏作者写道:“论到熙雍,人要称她为母亲,人人都是在她那里出生;至高者要亲自使她坚定。”(87:5)“当我们坐在巴比伦河畔,一想起熙雍即泪流满面。”(137:1)“上主由熙雍伸出你的权杖:我要在你仇敌中统治为王!”(110:2)“天主由美丽绝伦的熙雍,发出光明。”(50:2)如果我们能体会圣咏中的熙雍就是指教会,就是指我们自己家乡的圣殿,或许我们早已泪流满面。
    二、西乃山 此山是西乃半岛的一座高山,海拔2260米。梅瑟在这座山看见了焚而不毁的荆棘,遇见了天主的使者,蒙召成为天主的仆人。他带以民出离埃及,沿途经过红海,又来到了这座山的山脚下。梅瑟经常上山与天主交谈,天主也在此山上藉他给以民颁布了十诫和法律,与以民建立了盟约。从此,由十二支派组成的以民就成了天主的民族,天主就成了这个民族的天主,以民的历史也因此成为天主民族的历史。这座山也是我们与天主的结约之山,在这座山上,我们蒙召成为天主的子女,一生蒙主厚爱。
    三、加尔默耳山 这是犹太支派南部的一座小山。达味当时逃避撒乌耳的迫害,躲藏在此山。此山又称“厄里亚山”,因为厄里亚曾在这座山上与依则贝耳王后供养的850个假先知(450个巴耳的先知及那400个阿舍辣的先知)比试,结果靠着天主的能力而大胜假先知,将他们全部杀死。因此,这座加尔默耳山是胜利之山,是靠天主能力得胜恶势力的山。同时,也是考验之山,如同亚巴郎在熙雍山受天主的考验,厄里亚也承受住了考验。但之后,依则贝耳王后疯狂追杀他,他依靠自己的能力开始害怕起来,直到在另一座山“曷勒布山”中遇到天主才重新回到天主的身边。
    四、橄榄山 此山位于耶路撒冷东面,海拔800米高。耶稣曾在此山哀哭耶路撒冷。“恨不能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但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的确,日子将临于你,你的仇敌要在你四周筑起壁垒,包围你,四面窘困你;又要荡平你,及在你内的子民;在你内决不留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因为你没有认识眷顾你的时期。”(路19:42-44)达味也曾涕哭着赤足过此山,为逃避造反的阿贝少隆。(撒下15:20)当然,他们的哭泣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因爱而哭,后者因害怕而哭。后来,耶稣也常在这座山上彻夜祈祷,被捕前,他也曾在此山迫切地希望宗徒与他一同祈祷,但是他们却昏睡过去,留下耶稣独自一人在痛苦中祈祷。也是在这座山上,耶稣被捕。最后,耶稣升天也是在这座山上。这座山值得我们默想的地方,是耶稣受难的开始,或许也是我们和耶稣一同进入苦难的救恩计划的开始。
    五、哥耳哥达山 耶稣上加尔瓦略山,被带到一个叫哥耳哥达的地方,这座山的名字是阿拉美文,意思是“骷髅”。有教父认为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在那里埋着原祖亚当的骨骸。亚当第二——基督,在那里死去时,以自己的宝血洗净了他的后裔所犯的一切罪过。当然这并无确切根据,不过这种理解对我们灵性生命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助益的。圣经上对观福音对这座山中发生的事的记录只有耶稣被钉十字架。而耶稣这一次而永远的祭献却使这座山成为荣耀之山,恩宠之山。因着耶稣基督的死亡,我们的生命在这座山上被救赎,我们在这座山上重生,开始我们崭新的人生之旅。
    看了圣经中这五座山,不知你的心中是否热血澎湃,是否明白亚巴郎所说的“在山上,天主自会照料”的意思;是否明白耶稣说的“你们是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的意思;如果我们用心默观,或许会发现这五座山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西乃山上与主相遇相识,进入了熙雍山教会大家庭,在橄榄山上灵性生命开始成长,在加尔默耳山经受各种考验,最后在加尔瓦略山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五座山就是我们的生命成长之路,在这些山上,我们和耶稣一起,走向成熟,走向荣耀,走向爱。——摘自网络

本文标题:圣经中五座著名的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