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我的两位至亲父亲


2007-09-29 10:10:41 作者:上海耶稣圣心堂 徐茜茜 来源:信德报(315期)

  我是个幸运儿,有两位父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另一位是我的义父———主内耆宿董太和教授。
  我的两位父亲是我生命中的骄傲!他们虽然家庭出身各不相同,但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他们的专长都与颜色有关,我生父是印染厂的当家配色工,而义父则是国际著名色度学家;二是他们都是常年荣主爱人的身体力行者。
  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世代信奉基督的老教友家庭,由于父母早逝,11岁成了孤儿,是教会神父领养了他,并在教会学校念书。父亲聪明过人,7年的学业4年就读完。为了养家糊口,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外出打工。父亲的一生坎坷,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性格很刚强。当我还没记事时,母亲就已早早离我们而去,父亲带着我姊妹俩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这个大城市谋生。在上海举目无亲,三人同住在单位的男宿舍里,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父亲上夜班时,半夜总要回来看一看,冬天看我们有没有蹬掉被子,夏天看我们有没有踢开蚊帐。
  我们长大了,不能在宿舍住了,单位分给父亲一间小小的阁楼,可父亲依旧住在单位的宿舍里。父亲对我们的学习严格要求。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父亲说我上课不认真,气得父亲回家让我跪在洗衣板的槽面上,让我反省。
  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孩子。我们的衣服父亲自己做,我的辫子父亲帮我扎。同事们提议:“你只有三十几岁何不续娶一个妻子呢?”父亲坚决地说:“如果娶了妻子,我的孩子可能会吃苦”。      
  父亲又当爹又当娘,布衣粗食,由于父亲长期克勤克俭,以至在2005年6月1日病倒住进了医院。      
  在CT室外,我和姐焦急地等着,等着医生给我们的答案。CT室门开了,医生叫我们进去。医生指着电脑屏重复地说:“为什么不早来看,太晚了”。看见屏幕上父亲那肿大的肝脏、肾脏、膀胱等,肿瘤形成的血液回声区已遍及整个内脏。我晕了,感觉天旋地转。曾经的哺育,曾经的关怀,曾经的教诲,曾经的爱抚,一起涌上心头。为了不让父亲察觉,我们只能强忍着悲伤……
  2005年7月23日的早晨,父亲无神的眼睛望着我,好象要说什么。我伏身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聆听他最后的话语。父亲让我多看“信德”,要我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的人。我还来不及答应,亲爱的父亲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一瞬间我感觉天塌了......父亲走了,还没有好好享受人生,就走了。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写字台抽屉里有一叠汇款单,500至2000元不等,从1989起至2005年3月每年一至二张,收款地址也各不相同。我突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对我说的话语,为什么要我看“信德”,因为上面常常登载着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事,父亲是要把他的爱传递下去啊!父亲每月退休工资并不高,可对需要帮助的穷人,他总是慷慨解囊。       
  父亲走了,走得那样的匆忙。父亲在世时我们没有好好的珍惜父爱,失去时才知它的珍贵。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不能自拔,整天魂不守舍......。    
  也许是上主给我的恩典。在我“失父之痛”最迷茫无援的时候,天主赐给了我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义父。
  那是1998年4月,我随上海四十多个教友组团去杭州朝圣,受到热烈欢迎。那时董太和大伯担任领导工作,我们虽是初见,但双方都有着无可名状的亲切感。巧的是他幼年时的家与我父亲住处在同一条路上,对我父亲所住的里弄了如指掌,而更令人可亲的是他幼时又是虹口耶稣圣心堂的教友———他离开上海已有五十年了,因此交谈时十分融洽。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互寄贺卡、互赠纪念品,从写信到网络经过了3650多个日日夜夜,从十年前的相识到相知再到成为我的义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主安排的,是天父赐的爱。 
  董大伯的一生更是曲折不平。1916年出生在一个富有老教友家庭的他,1934年毕业于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上海教会名校“圣芳济学院” (现为北虹高级中学),后又去英国伦敦大学深造。1940年回国后,一直在大学教书。上海解放后,由浙江大学调入上海从事人民海军的建设工作。1954年又调回浙大筹设新学科。反右运动戴上右派“桂冠”,连同文化大革命,共遭受了22年的非人生活。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又因长期奔波于全国各地作学术活动,过度疲劳而于1989年圣诞前夕紧急住院,被查患了M5b型白血病。面对这不治之症,董大伯没有惧怕而是放宽胸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病魔做斗争。他乐观、坚强,把所以的一切都交付于天父来安排,坚持信望爱三德。两年后奇迹出现,他的白血病痊愈了,至今已有17个年头了,未出现后遗症或反复现象!       
  他的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该是二老安度晚年的时候了,可是董大妈终因操劳过度于2004年4月13日心脏病复发蒙召回归天乡。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只在那年杭州朝圣弥撒礼中与董大妈—我的德兰义母匆晤一面,两地遥隔,未能再叙!义父自撰的挽联是“一生相勉我难忘 半世艰辛君独当”,于此可见他们情爱之深!
  那年董大伯因心血管病于圣诞前几天住院,我通过电话向他问候,他说今年无法参与子夜弥撒了,我说我会在弥撒中为你祈祷的。他激动地说:“你真像我的小女儿”。听到此言,我心头突然一颤,好像圣神在拨动我的心弦一样,我情不自禁地说“你就像我的亲dad”。从此“小女儿—dad”就成了我们之间的称呼! 论年龄,他可以做我的爷爷(事实上他家早已“四世同堂”了);论师辈,可以是我老师的老师,可是他却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一位九十出头的老人,依旧是那样的进取向上,心灵仍是那样年轻。为感谢天主给的第二次生命,他决心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教会作贡献。所以在光启社的《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上时常可读到他的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光启社社长姚景星神父最近给他的信中说:“你博学多才,不但科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教会的知识上也有很大的贡献,我十分钦佩你。……”
  我为我有这样的义父而感到幸福、骄傲。痛苦时我向他倾诉,遇到困难时我会得到他的帮助,高兴时我会获得他的勉励。
  我也祈求我能像二位父亲那样为教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年初春。教我画图画的郁沛然老师接受本堂牛神父的委托,为杨浦区和平之后圣堂的全部窗户配上彩色塑片窗花,因为郁老师是有20多年做窗花经验的专家。由于郁老师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他将此任务交给了我。我心中很有畏难情绪,由于在花样设计、颜色搭配、施工方案等方面都是第一次。通过网络我不断受到义父细微的指导,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颜色搭配的难题时,我又通过网络请教义父。在义父和郁老师的指导下,在堂内教友的协力工作下,包括牛树青神父带领、修士、修女的亲自动手,只用了四个月时间把全堂的窗玻璃贴花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比预期提前了2个月。全堂宛如装上古典彩色玻璃那样的庄重、美观,获得大家的赞许,也提高了自己的信心。     
  义父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而且对我的素质教育也是诲人不倦。虽然分处沪杭两地,但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通过网络交流福传和工作,使我获益不浅。
  董大伯于我,虽非生父,却如生父!
  我没有得到过母爱,但天主是公平的,他赐给我双倍的父爱。我感谢我的亲生父亲,他给了我生命,把我培养成人;我也感谢义父,他给了我无私的爱和多方面的教育。
  我无以回报,只能祈求天主福佑父亲早登天乡,获享永福,祈求天主保佑义父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晋寿百岁。 

本文标题:我的两位至亲父亲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