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传中的伯多禄


2008-06-20 10:11:45 作者:杨丽芬 来源:信德报(总第341期)

    早期教会的历史学家欧瑟伯Eusebius(260-339)认为,伯多禄于公元42年去了罗马并在那里生活了25年,直到他于67年为主殉道。从宗徒大事录第十二章,伯多禄在耶路撒冷消失了,“他离开了,到别处去了”(宗12:7)。新约中《伯多禄前书》和《伯多禄后书》是以伯多禄的名义写的两封公函,而且是发自罗马。“巴比伦的教会”(伯前5:13):巴比伦是幼发拉底河边的名城,此指罗马教会(参看默17:1-9;18:10-21)。马尔谷福音为第一部福音,又称伯多禄福音。因为马尔谷是伯多禄的书记员,他记录了伯多禄的亲身经历。格林多人狄奥尼修(Dionysius of Corinth)、里昂主教依肋内(Irenaeus)都提到罗马的“伯多禄传统”。依肋内在其《反驳不信者》书中说,“罗马教会就是伯多禄和保禄建立的”。

伯多禄的监狱和水井:
    伯多禄和保禄在罗马的监狱至今尚在。朝圣者会发现监狱内有一小祭台,有倒过来的十字架,地下室的通道有一方形石头,已残缺了一部分,据说是当年因为看守士兵用力过猛推伯多禄进入监狱,结果石头墙壁竟被宗徒的头碰掉一块(因为伯多禄是坚固的磐石)。上边的几行字便是说明这个幽默的事迹。内壁上有一块圣伯多禄为两位看守监狱者付洗的铜浮雕,他们的名字是波塞所和马提尼诺(Processo & Martiniano)。二人由于听了圣伯多禄讲道后皈依基督,恳求受洗。当时狱中无水,圣伯多禄遂祈求上主,囚室内奇迹般地涌出一道水泉,两位狱卒遂受洗入教并在日后成为殉道者。当日的水泉,今日仍然存在。伯多禄与保禄二位宗徒曾一起在此坐监,后来分开被送往其他监狱。

伯多禄的铁链:
    五世纪,特俄德二世皇帝之妻尤多佳(Eudoccia)皇后,到耶路撒冷朝圣时曾发现圣伯多禄被黑落德的士兵监禁在耶路撒冷时的铁链,便将其带回罗马,送给教宗良一世(Leone I)。当教宗将这条铁链与圣伯多禄在罗马被囚的铁链放在一起时,两条铁链便奇迹般的合成一条。为保存圣伯多禄的奇迹铁链,尤多佳皇后出资特别建圣殿并命名为“圣伯多禄的铁链”(S. Pietro in Vincoli),公元439年由教宗圣西斯笃三世(S. Sixtus III)祝圣。教堂中间的天花板上有一幅描述铁链奇迹的壁画:公元969年皇帝特俄道西一世(Teodosio I)的一位伯爵附魔,无人能医治他,最后教宗将铁链绕在他脖子上,魔鬼立刻尖叫逃离。

伯多禄倒钉十字架
    公元六十四年间罗马大火灾,尼禄(Nero)皇帝归罪于基督徒身上,教难随之而起。众多的基督徒为信仰坐监并殉道。据说,伯多禄为躲教难,出城逃跑,途中遇到主。他问耶稣“主,你往哪里去?”“我回罗马,让他们再次把我钉死。”伯多禄恍然大悟,即刻动身重返罗马,为信仰作见证。罗马郊外现有一座小圣堂,名为“主,你往哪里去?”(Quo va dis Dominum?) 朝圣者进入教堂内会发现耶稣显现伯多禄时的一双脚印,祭台上方有伯多禄倒钉十字架的巨幅画像。他被判钉在十字架上,他自知不配与主的圣死相比,遂要求刽子手将自己倒钉于十字架。古代教父如安提约基人依纳爵、亚细亚人巴毕亚(Papias)和北非的戴尔都良(Tertullian)都说伯多禄在罗马殉道。美国将其拍成电影《主,你往哪里去?》,罗马史学家欧瑟伯(Eusebius)在史书中记载了伯多禄这一致命的经过,现代的历史学家似乎都肯定欧瑟伯的记载。伯多禄死后被安葬于梵蒂冈山丘即今日伯多禄圣殿所矗立的地方。20世纪的考古学家在梵蒂冈伯多禄教堂的下面确实发现了一些坟墓,其中有一座刻有伯多禄的名字。

教宗良(Leo I)的《讲道集》
    “普天率土,只有伯多禄一人在万民的蒙召中高居首位——领导使徒和教会的一切教父。虽然在天主的子民中有许多祭司和牧者,但都由伯多禄管辖。亲爱的教友们,天主竟屑于恩赐伯多禄分担他自己的伟大而又奇妙的权力。他也愿教会的其他领袖们与伯多禄享有同样的恩惠,凡他未曾拒绝赐与其他人的,都是藉伯多禄而赐给他们。……耶稣说:‘我对你说,你是伯多禄’,意思是说:我是不可动摇的磐石,我是‘屋角的基石’,我使这两块石头合而为一;我是基石,除我以外,没有别的基石,可是你也是磐石,你因我的能力得以坚强有力,而使你也能分享我的权力……。基督把权柄托付给伯多禄不是没有理由的”。

 

本文标题:圣传中的伯多禄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